本年度藏语文本体研究和汉藏语比较研究的成果不多。藏语文应用领域的成果很多,主要包含计算语言学、藏语文信息化和自然语言处理、藏语实验语音学等诸多领域;涉及藏语文教学、翻译等研究领域的成果也有一些。各类研究文章体量不如往年。下面分别从藏语文本体研究与汉藏语比较研究、计算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藏文文献研究等几个方面分类说明。
一、藏语文本体研究和汉藏语比较研究
(一)藏语的本体研究
藏语文本体研究,主要分为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部分。涉及语音方面的研究成果有:王双成、沈向荣、张梦翰等《藏语的清化鼻音》(《民族语文》第2期)、铃木博之《康巴藏语崩波岗方言群及其语音特征》(《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第5期)、昂色拉加的《藏语玉树话(拉布)音系概况》(《西藏研究》第1期)等。
藏语方言土语中存在普通鼻音和清化鼻音的对立,清化鼻音的来源是古藏语带s-的鼻音组合sm-、sn-、sn-、s。《藏语的清化鼻音》一文从声学特征、鼻腔气流、语音信号等几个方面对普通鼻音与清化鼻音进行了实验分析,并对清化鼻音的历史来源及演变特征作了进一步探析。铃木博之《康巴藏语崩波岗方言群及其语音特征》一文,与藏文进行比较,阐释崩波岗方言群中的六个土话的语音概要和内部差异,以及与周边其他方言群不同的特征。昂色拉加《藏语玉树话(拉布)音系概况》一文,分析了玉树州称多县拉布乡的藏语的声韵调系统,认为该藏语方言的语音呈现出过渡性的特征。
词汇方面研究有尹蔚彬的《夏尔巴话词汇构造及特点》(《民族语文》第4期)一文,对我国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樟木镇立新村一带的夏尔巴话构词进行分析,认为夏尔巴话构词分为复合、紧缩、附加和重叠法,并将夏尔巴话词汇与拉萨话词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夏尔巴话词汇系统中有很多借词,这些借词的来源很复杂。
语法研究涉及认知与类型的研究,相关的成果有:瞿霭堂、劲松《藏语多动词谓语句的认知基础和模块化》(《民族语文》第5期)、汪岚《德钦藏语的差比句》(《语言研究》第3期)等。
瞿霭堂、劲松《藏语多动词谓语句的认知基础和模块化》一文结合类型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研究藏语的多动词谓语句,从形式上探讨它的模块化及其语音变化方式,并探究其历史形成和演变。汪岚的《德钦藏语的差比句》一文,讨论了德钦藏语差比句的构成及差比句标记的来源。
此外,韵律与语法有着密切的关联,与藏语韵律研究相关的有:意西微萨·阿错《藏语的句末语气词与声调、韵律的关系及相关问题》(《韵律语法研究》第1期)和张夏夏、王蓓等《藏语拉萨话中焦点和疑问的韵律编码方式》(《清华大学学报》第4期),前文认为,古今藏语乃至阿尔泰语都有一种音高重音体系,后文通过实验测试分析拉萨话的句子,认为焦点词音高升高、音域扩大且时长延长是其在疑问句和陈述句中的编码方式。与相同焦点条件的陈述句相比,疑问语调整体有升高,焦点后的音高上升更稳定;但焦点词的音高在两种语气间没有明显区别。可见,焦点后音高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疑问语气而升高,而不是为了突显焦点而压缩;焦点词的音高不具备区别语气的功能。此外还有涉及动词配价研究的,例如达召卡什吉《藏语动词的配价研究》(《中国民族博览》第2期)等。
涉及藏语方言综合描写的成果有:邵明园的《河西走廊濒危藏语东纳话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该书全面系统地对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纳藏族部落的语言进行了调查和描写。主要对东纳藏语的语音、形态和句法进行研究。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