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历史研究(藏文部分)

发布时间:2023-05-23 16:31:18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8年度,语言文字藏文部分成果丰硕,目前在藏学主流藏文学术期刊上统计的相关成果有30多篇论文,主要涉及藏文文法理论、文字、语言、方言、词汇、语音、经典文献等研究。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研究性更突出,如何在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之上,进一步探索出新,把语言研究引向深入,专题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突破口。第二,传统经典著作和梵藏文法的比较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升华,这对文法研究的传承保护与传播将会大有裨益。第三,重视历史资料的运用,有关文法研究的著作不胜枚举,从丰富的史籍中辑录出大量材料,对语言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第五,理论方法论上呈交叉学科特点,语言研究重视第一手资料,强调“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走访调查语言文化圈,以鲜活的语言案例解除了诸多文献中的疑惑。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文法历史研究

语法理论的渊源从7世纪前有无文字之说,至7世纪后吞弥·桑布扎创制了符合藏语语言属性的文字,8世纪末赤松德赞时期从本土和印度请来了诸多有名的译师,通过他们的努力这一时期翻译和创作了诸多佛法经典和语法著作,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语法理论被称为《八大位》(གནས་བརྒྱད་ཆེན་མོ།),此理论的翻译足以证明,本土学者开始研究梵语和藏语语法问题。后弘时期(10世纪中叶)大译师仁青桑布掀起了研究梵佛语法问题的热潮,这一时期以语法理论《语门文法概要》为标志,从研究语言细节问题上充实了藏语语法理论。萨迦派时期至甘丹颇章时期也就是从16世纪至20世纪,藏族本土学者对传统经典语法理论进行了再创作与理论升华,出现了大量的语法著作。新中国成立至今藏语语言学研究以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出现了大批既懂传统理论之精华,又掌握现代学科研究方法的藏族本土学者,通过他们著书立说,藏语语言理论得到了再次升华。

卡岗·扎西才让、海春生(ཁ་སྒང་བཀྲ་ཤིས་ཚེ་རིང་། ཧའེ་ཁྲུན་ཧྲེང་།)的《从阿里古格王则德的一份敕令文看藏文阶段性演变过程》(མངའ་རིས་ནས་རྙེད་པའི་མངའ་བདག་རྩེ་ལྡེའི་བཀའ་ཤོག་ལས་མངོན་པའི་བོད་ཡིག་འཕེལ་འགྱུར་ལ་དཔྱད་པ།《西藏研究》第2期)一文,以阿里古格王则德的一份敕令文为例,首先介绍了该文本所展现的古典藏语面貌,其次从吐蕃时期到后弘期的历史进程中,探讨了书面藏语的语音与手写方式、语法等演变情况,并肯定了该文本的语言学研究价值。

邓戈(བསྟན་གོ།)的《古藏文书法理论发展脉探析》(གནའ་རབས་བོད་ཡིག་གི་བྲིས་གཞུང་དར་འཕེལ་བྱུང་རབས།《西藏大学学报》第2期)一文,对琼氏书法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并分析了其书法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

达哇卓玛(ཟླ་བ་སྒྲོན་མ།)的《藏传佛教对藏语发展的影响研究》(ནང་ཆོས་ཀྱིས་བོད་ཀྱི་སྐད་ཡིག་འཕེལ་རྒྱས་ལ་ཐེབས་པའི་ཤུགས་རྐྱེན་སྐོར་ཅུང་ཟད་གླེང་བ།《西藏大学学报》第2期)一文,从宗教与语言间的关系、佛教对于藏语言标准化起到的作用、佛教的发展对藏语名词发展产生的影响、佛教的传播场所寺庙、代表人物、节日、仪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佛教对藏语使用的影响以及佛教与藏语间的关系。

周瓜克(འབྲུག་པ་མཁར།)的《安多拉卜楞南部半农半牧区话的语法演变研究》(ཨ་མདོའི་བླ་བྲང་ལྷོ་རྒྱུད་ཀྱི་རོང་མ་འབྲོག་གི་སྐད་དུ་བརྡ་སྤྲོད་རིམ་འགྱུར་བྱུང་ཚུལ་ལ་རགས་ཙམ་དཔྱད་པ།《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一文,基于世界语言发展变化共通的特点,以拉卜楞南部半农半牧地区方言为例,论述了此种方言语法的发展变化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语法成分的变化。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