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汉文部分)

发布时间:2023-05-24 09:21:22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三、地理

古代交通方面,作为宋代影响较大的民族政权之一,辽与唃厮啰政权在当时北宋、西夏、辽、唃厮啰、高昌回鹘等各方力量相互胶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中一度实现和亲,1058年,辽送公主远赴河湟与唃厮啰政权和亲,但对和亲路线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张钦的《论辽与唃厮啰政权和亲路线的选择》(《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4期)一文通过分析认为,从当时的情况看,可以基本排除辽与唃厮啰和亲向宋或西夏借道的可能性,最有可能的路线是回鹘路。但这个时期的回鹘路与唐代回鹘路不完全相同,部分路段可能有重合。文章大致勾勒出了这次和亲路线的基本走向:由辽上京经镇州沿唐代回鹘路西段到达高昌回鹘,或由辽上京经阴山向西,经额济纳河口再往西到达高昌回鹘;再南下至沙州西南,然后经青海路向东到达青唐。

青藏高原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关键经往地带及区域文明中心,为连接西部跨域交通发展、繁荣西部跨域物资流通、沟通西部跨域文化交流、助推各民族的深度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刘立云的《从“玉石之路”到“茶马古道”:论丝绸之路青海道的演变及其意义》(《西藏研究》第1期)及《从“唐蕃古道”到“茶马古道”:论西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及其意义》(与保罗合作,《西藏研究》第6期)两文,追溯考释了“玉石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的形成,及其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和意义,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藏发展问题。

地名研究方面,地理、地名表示地貌或事物间空间关系的特征,是理解事件和人物行为的关键因素。历史上西藏地区的汉语总名称,元明清各朝有各种各样,例如乌思藏、卫藏、西藏等等。李勤璞在《明代乌思藏别称“五藏”考——兼论满文wargidzang的由来》(《中国藏学》第3期)一文中又补充了一个“五藏”,并对此进行了考证,认为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所记“五藏刺麻”是指第三世达赖喇嘛,五藏不是名号,乃是藏语地名“དབུས་གཙང”的记音,而明清《西番译语》里“དབུས”字读音近乎汉字“五”。至于清代西藏地区的满语名称wargidzang(意为西藏)是汉语地名“西藏”的翻译,并非藏语“དབུས་གཙང”(乌思藏、五藏)的翻译。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