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敦煌文献
在敦煌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作为一项重要的持续项目,本年度上海古籍出版社继续出版了由金雅声、郭恩主编,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纂的《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第22、23册。另外,由马德主编,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编纂的《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第二、三卷即《敦煌市博物馆卷》,本年度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与此同时,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杨铭、索南才让、贡保扎西编著的《英国收藏敦煌古藏文文书选译》。
在敦煌古藏文文书研究方面,本年度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了《陈践藏学文集》(上、下),其中收录了作者研究占卜文书、社会经济文书、吐蕃碑刻钟铭选、敦煌文献研究、吐蕃古藏文语词疏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集中体现了陈践先生在敦煌古藏文文书和吐蕃历史文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敦煌所出藏文历史文献P.t.1286《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世系》、P.t.1287《吐蕃赞普传记》及P.t.1288+IOL Tib J 750&8212.187两种《吐蕃大事纪年》,合称《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是研究吐蕃史最重要的文献之一,自1940年由巴考、托玛斯、杜散刊布译注本后,极大地推动了吐蕃史、西域史、唐蕃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
勘措吉的《从哲蚌寺藏〈蝲蚌经〉谈敦煌藏文写经誊抄年代》(《敦煌研究》第4期)一文指出,先后发现于西藏山南隆子县卓卡寺和拉萨哲蚌寺的《蝲蚌经》,是吐蕃时期专供赞普御用的经典,经过学界研究,发现这些经文与敦煌藏经洞所出藏文写经《十万颂般若》无论是经页纸质、书写及装帧格式、经文内容、文法与字体特征,还是部分抄经生和校经师的姓名,都完全一致,可以认定西藏《蝲蚌经》与敦煌《十万颂般若经》是同一时代、同一批人誊抄的作品。作者根据哲蚌寺藏赤德松赞御用《蝲蚌经》首页题记中“赤德松赞御用四函《蝲蚌经》”的记载,认为敦煌藏文《十万颂般若经》开始誊写的年代不是通常认为的赤祖德赞时期,而是赤德松赞时期。
从敦煌出土各类历史和社会经济文书来看,吐蕃王朝统治敦煌西域时期,在农业、建筑业、手工业、家内劳动以及贡赋、军差、劳役等领域里都出现了雇佣现象,并以契约的方式呈现,徐秀玲在《吐蕃统治敦煌西域时期雇佣契约研究》(《敦煌研究》第6期)一文中,对这种雇佣契约进行了专门研究,包括雇佣契约的基本格式,雇佣契约产生的原因、雇价、违约处罚及其他,雇佣双方的身份、地位及其反映的社会生产生活,雇佣契约的历史价值等。文章认为,从雇佣契约发展的历程看,吐蕃统治敦煌西域时期的雇佣现象已经广泛存在于其政权占领区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雇佣契约内容完备、条款齐全,双方的责权利清晰明确,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从雇佣双方的利益看,受雇者可通过雇价偿还债务或改善生活条件,而雇主可借此解放自己,从事休闲活动。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讲,雇人代役契约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吐蕃王朝统治时期的差役繁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吐蕃时期雇人代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统治者在人员方面的不足问题,而运转物资人员的增多不但保障了占领地区军事财物上的供应,还加强了吐蕃统治者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有利于他们在政治上的控制。
一直以来,敦煌所出的藏文P.T.986《尚书》因是儒家经典的译文而颇受学者注目。朱丽双的《敦煌藏文本〈尚书〉的研究现状及其文献来源问题》(《中国藏学》第1期)一文在梳理P.T.986《尚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文献来源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敦煌藏文本《尚书》最有可能的是敦煌文人根据敦煌流行的13卷本伪孔传《古文尚书》而翻译的作品。
综上所述,本年度西藏历史、考古、地理、文献方面的研究成绩喜人,研究领域的宽度和讨论的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
历史研究方面,早期、吐蕃、宋代研究的规模有所减小,其中吐蕃研究比较明显,相较往年,对吐蕃本土历史事件和制度文化研究的论著数量有减少趋势。宋、元、明三代藏族史研究一直以来都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本年度这一方面的状况有显著改观,其中尤以明代研究的变化最为喜人。清代和民国研究保持了一如既往的较高水准,论著数量较多,对一些专题的研究也比较深入。
考古和地理研究方面,本年度出版和发表的论著相对较少,考古方面的多数成果体现的主要还是对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而地理研究的成果集中在古代交通和地名研究方面。
文献研究方面,整体水平较高,收获的领域也较多,无论是对藏文传统史籍、汉文文献史料、敦煌藏汉文写卷以及相关档案文献的整理、翻译和研究都有相应的成果与读者见面。相较往年,本年度金石文献研究的成果相较其他文献较少,希望今后会有相关高质量成果问世。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