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分

发布时间:2023-05-24 09:38:26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藏学领域的科技论文,主要介绍藏族传统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本年度所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的内容涵盖传统天文历算、数学、手工业、生产生活等。具体如下:

(一)传统数学和天文历算

天文历算属于藏族传统文化“小五明”之一,又称“历算明”。本年度发表的论文,既有传统的对天文历算和数学的文献研究,也有从现代角度的认识等。

现代研究如:夏吾才让的《论藏族历算中的数学思想》(《高原科学研究》第3期)认为,历算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分析藏历纪年法和农历干支纪年法之间的关系,指出藏历纪年法与现代数学的关系,并分析藏历中三种不同的五曜推算法(太阳日推算法、太阴日推算法和宫日推算法),提出藏族天文历算领域中数理运算的科学观点、定位和特色,以及其中呈现的现代数学的逻辑思维、基本思想、推算性质和应用方法等。边巴、拉穷的《藏族传统筹算的运演方法分析》(《高原科学研究》第3期)通过对藏族传统筹算本《八章算法》和《八章算法考释》的比较研究,从算法角度分析藏族传统筹算数学的运算符号的功能和藏族传统筹算的符号表现、运演方式和数学体系的构建,并介绍传统筹算数学的四则运算的具体算法、求解应用题的常用方法和特殊图形的面积算法。

传统研究如:才项多杰的《敦煌出土的藏文九九乘法表与西藏传统筹算中出现的九九乘法表对比研究》(《青藏高原论坛》第4期),介绍了敦煌藏文九九乘法表和西藏筹算中的九九乘法表的渊源关系及其发展演变。拉毛吉、旦增尼玛的《藏文史料与天文历算文献中的相关问题纠错举隅》(《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认为,《青史》《拉卜楞寺志》《白史》为藏族历史文献中重要的三部著作,但在其藏文原文尤其是汉文译本中存在着年代、人名等或大或小的问题,《西藏的天文历算》是汉文书写的藏传天文历算方面的专著,存在着重要的公式和关键数据的错误。该文针对这些著作中涉及藏传天文历算的章节,进行举例纠正或指正翻译错误。

(二)传统手工业

本年度有3部著作出版,分别关注藏族传统服饰、木碗的制作与文化:李燕、王春霞主编的《藏服的发展与制作》(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介绍了藏族服饰文化的发展概况以及传统藏服的设计、制作方法。格桑白玛措姆的《云南藏木碗考记》(云南民族出版社),介绍了藏木碗的起源、分类、文化内涵、制作工艺、装饰纹样和技巧以及云南迪庆藏木碗产业发展等。李志农、刘虹每的《云南藏族木碗文化》(云南美术出版社),则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去认识云南藏族木碗的制作及其与民众生计、生活、信仰等的关系。

论文主要关注藏族传统科技、手工业的现代转型。例如:刘玉等的《文化资本可持续发展视域下西藏山南民族传统手工业的现代转型研究——以泽帖尔为例》(《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以历史上专供高僧及官员贵族使用的精品面料泽帖尔为例,分析藏族传统手工业的现代转型,认为泽帖尔成功实现了现代转型,既实现了文化价值,也实现了经济价值,为西藏其他类型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模式,提出传统民族手工业要实现现代转型,必须同时重视手工业本身的经济文化二重属性,两者不可偏废。冯雪红、向锦程的《传统的发明:和日村藏族石刻流程、工具与技艺》(《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介绍了青海泽库县和日村传统石刻手艺的流程、雕刻工具、技艺以及村民在移民搬迁后对石刻技艺的延续和发展。杨明芬的《浅谈西藏制陶技艺的历史与现状》(《西藏科技》第5期),介绍了西藏制陶技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分析了制约西藏制陶技艺发展的因素。其他还有:李国政的《从传统到现代:制度变迁视野下的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刘英的《四川藏族传统金属手工艺的产业化探索》(《美术大观》第4期),等等。

(三)其他

李何春的《西藏芒康县和青海囊谦县两地传统晒盐技术的比较研究》(《云南社会科学》第6期)认为,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制盐技术的分析对于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变迁尤为重要,通过对青海省囊谦县境内的8个盐场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境内的盐井进行调查和比较发现,就二者取卤的方式而言,实为井盐,制盐技术采用晒盐法。土登多杰(བདུད་འདུལ་རྡོ་རྗེ།)的《萨迦时期安多地区藏文木刻版形成历史考究》(《西藏研究》第4期),考证了公元13世纪安多地区藏文木刻版的形成历史。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