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古籍文献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用现代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有利于创新我国藏文文献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模式,实现把宝贵的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的目标。
近日,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拥措教授在会上表示,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藏文古籍文献,推动文化繁荣,我们要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图为拥措教授在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上接受采访 摄影:陈浩力
加大数字化保护力度构建新时代新格局
“从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古籍进行保护的角度来说,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过去主要面临两大困难:一是之前的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程度低,由于古籍版式多样、图文混排、结构紧密等现象,导致识别难度高,所以藏文古籍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也就更为复杂;二是对研究人员相对要求高,既要懂语言文字和数字化技术,又要了解藏文古籍文献,所以早期从事藏文古籍数字化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研究力量薄弱。”拥措介绍道。
目前在多方努力下,这两大难题逐渐得到缓解。国家出台了很多针对古籍保护的文件,从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到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古籍数字化,显示了政策层面的重视。西藏自治区也积极响应,不断加大西藏古籍普查、修复、数字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在我们学校、学院的各级领导精心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不断投身到藏文古籍数字化保护这一领域,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
相信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通过加强数据库建设,在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转化和知识挖掘这两个方面,将会形成性能更好的藏文古籍识别模型和更为全面的藏文古籍数据库和知识库,推动研发成果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藏文古籍文献的资源库建设,到后续的文字识别、知识挖掘等智能信息处理,再到数据的开发和共享,这一系列举措创新了我国藏文文献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推动了藏文古籍文献的创造化转化和创新性传承,担负起把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的使命,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图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藏文文献资源数字化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标志性成果之一“藏文古籍版面分析和文字识别系统”受访者供图
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在谈到目前藏文古籍文献方面智能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时,拥措谈到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西藏大学联合国内十几家单位,牵头承担了科技部的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藏文文献资源数字化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和项目负责人是西藏大学尼玛扎西教授。该项目成果获得了2022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研发成果已经在西藏各大图书馆、布达拉宫古籍数字化保护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积极应用,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在此基础上,西藏大学还承担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的有关图文识别项目,通过利用前沿的人工智能算法,对多场景多字体识别技术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包括古籍和其他场景下的多字体文字识别技术。”拥措表示,他们的研究并不局限在文字识别的智能处理上,更进一步拓展至后续的知识挖掘和利用。
在拥措老师所带领的研究生中,很多学生针对藏医药方面的古籍文献智能信息处理展开研究,在文字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图谱构建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藏医药领域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智能问答系统等。譬如说针对《四部医典》藏医经典著作,可以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抽取实体和关系信息,进行知识图谱的构建和知识推理,这些研究对藏医药领域来说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图为拥措教授正在指导藏文古籍智能处理方向的研究生受访者供图
抓住研究关键节点学界业界深度融合
藏文古籍文献研究的关键在于让学术研究和应用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推动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要密切关注在实际应用中的反馈,推动二者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从学术研究上看,实现藏文古籍文献智能处理需要跨越多个领域,所以跨学科的合作尤为重要。“我们团队自身是计算机专业,需要跨越语言文学这一学科,同时面向的研究领域又是藏医药学,所以需要大家深入合作才能开展研究。我们希望探索出一种更高效的合作模式,能够让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又能够让他们形成合力,发挥出1+1+1>3的效果。”
从应用实践上来看,目前针对藏文古籍文献的智能处理技术仍处于发展过程中。“一些技术产品可能还不是那么的完善,所以我们希望将研发成果推广出去,业界进行实际操作时,能够给我们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反馈,我们再去改进模型和算法,使其更契合实际需求,从而为后续开展更深层次的知识挖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让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服务的覆盖面更宽、惠及面更广。”
对于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展望,拥措认为,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各类语种的文本出现在社交网络上,如果藏文古籍文献在数字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能够开放共享给广大学者或是公众,那么将会有更多人通过微信、微博以及各种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平台,接触、了解、参与到古籍文化的传播中来,必将有助于研究成果的广泛推广和藏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推动西藏和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网;记者:张萌萌 陈浩力 李丝雨)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