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项目成果
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敦煌文献全集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
(第一册至第一〇册)
荣新江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是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主持,中国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共同推进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敦煌文献全集》作为其中的重点项目,旨在以高清全彩方式高水平集成刊布、高质量系统整理散藏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
本书为《敦煌文献全集》之一种,是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藏敦煌文献的高清彩色图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代出版的黑白版《法藏敦煌西域文献》(总34册)图录的提升版,也是该项工作的继续。
全书由荣新江教授主编,从2023年开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首批出版第1册至第10册。全书预计160册,八开精装,采用高清四色全彩印制,刊布伯希和所获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P.2001至P.6040的图版,涉及文献编号4000余号,图版近40000幅,定名文献6000余种。
本书所收范围包括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所获全部汉文文献,以及原列入汉文文库的粟特语、于阗语、龟兹语、梵语和部分回鹘语文献;部分汉、藏文同卷共存,既有汉文文献编号也有藏文文献编号的,早年被抽出列入藏文文库,现抽回汉文文库刊出。年代上起魏晋,下讫宋元,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既包括佛教典籍、道教佚书、四部文献,也包括公私文书、绢纸绘画等。
全书图版为法国国家图书馆拍摄、提供的全彩高清图版,高度还原原卷面貌。文献题名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次由荣新江教授为首的编纂团队全部重新研究定名。
第一册前部有荣新江教授撰写的研究前言,介绍法藏敦煌文献的获取、收藏、研究和本次出版情况。前言与凡例同时也译成法文、英文,方便海内外读者利用。各册发表全部文献图版及全新定名,并对卷轴整体、外题、装裱形态予以展示,前附最新定名目录。全书末册将说明定题依据,编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解题目录》,提示写本的残存状态和首尾题情况,给出定题的文献、研究依据。
主编简介
荣新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关系史、敦煌吐鲁番学、隋唐史、西域史、民族史等。著作包括《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归义军史研究》《敦煌学十八讲》《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敦煌学新论》《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等数十部。
法藏敦煌文献来源与价值
若以编号数量来计量敦煌收集品的多少,依据获取的先后,排在前四位的无疑是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而以综合的学术价值的占比来衡量收集品的质量,四家中数量最少的法藏文献应当排名第一。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无疑是法藏敦煌文献的攫取者伯希和(Paul Pelliot)比他的先行者英国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精通汉语,而又比中国清政府的官员和俄国奥登堡(S. Oldenburg)院士捷足先登。
1908年2月,伯希和来到敦煌莫高窟,进入藏经洞进行翻检。他知道不能将其中所存全部带走,于是定立了三个选择标准,即佛教大藏经未收的藏外佛典、带有纪年的写本、非汉语的文书,这其中还包括最大限量的非佛教的四部典籍、公私文书、景教和摩尼教文献、早期拓本和印本,以及各种质地的绘画品。
伯希和敦煌西域所获文献资料入藏法国国家图书馆后,其中敦煌文献大致按语言分成几个“文库”(Fonds),包括伯希和藏文文库,编号为Pelliot tibétain或 P.t.1-2225, 3500-4451;伯希和汉文文库,编号为Pelliot chinois或P.2001-6040,其中P.4108-4499, 5044-5521预留给其他语言写卷而未用,成为空号;伯希和粟特文文库,编号为Pelliot sogdien 1-30;伯希和回鹘文文库,编号为Pelliot ouigour 1-16;伯希和梵语文库,编号为Pelliot sanscrit 1-13;希伯来文只有一件,编为Pelliot hébreu 1。于阗文写本没有单独编号,而是按照其另一面所写的汉文或藏文而编入汉文或藏文文库。此外,在法图对敦煌文献的整理修复过程中,把粘贴在写卷背面的一些裱补残纸揭下,在本号之下又形成bis和若干pièce分号。有些不同编号的写本在修复过程中已经缀合。本书所收为伯希和汉文、粟特文、回鹘文、梵文诸文库,其中也包括编入汉文文库的于阗文、藏文等其他文字材料,但藏文文库数量较多,本书不予收录。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出版黑白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35册),这部分的彩色高清版将另行出版。
法藏敦煌文献中有很多珍贵文献。不论是6世纪的早期典籍、各类纪年写本,还是大量藏外佛经、儒家经典《论语》《尚书》《尔雅》及韵书、道教文献《老子化胡经》等,对于传世文献均具有补充和重要校勘价值。《沙州都督府图经》等图经文献、寺庙账历、占卜文书、法律文书,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面貌。大量非汉语的文书,语言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粟特语、于阗语、藏文、回鹘文、梵文等。唐太宗《温泉铭》、柳公权书《金刚经》拓本、欧阳询书法拓本、龙朔二年尉迟宝琳捐写经、草书佛经经疏等书法作品,白画、经变图卷、佛像、木牌画、绢本画等精美绘画,也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P. 2001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并序
P. 2009西州图经
P.2004老子化胡经卷一〇
P.2032v后晋时期沙州净土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
P.2010观音经
P.2002v白画观音菩萨头像
P.2046汉藏对译佛教词汇
本书出版亮点
以往对于法藏敦煌文献的研究和利用,大多依据的是缩微胶卷或黑白图版,图版模糊,且缺少色彩信息,多少不等地影响了此前录文本的质量和研究论著的结论。从2008年开始,国际敦煌项目(IDP)网站和法国国家图书馆网站Gallica陆续发布法藏敦煌文献的彩色图片,但定名系取自法文《敦煌汉文写本目录》,许多编号没有汉语定名,有些图片也没有达到最为清晰的程度。我们也注意到,法藏敦煌文献中一些比较难以解读的文本,迄今没有人做过透彻的研究;所有文献也没有在新的研究基础上用汉语给予统一的定名。
本次出版在充分吸收前人出版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有新的发明,在法藏敦煌文献的整理和刊布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完整刊布法藏敦煌文献图版
黑白版法藏敦煌文献出版较早,目前获取不易。IDP和法图网站上的法藏图版主要采取数据库检索形式呈现,且受到网站技术限制较大,有时难以打开,清晰度也有限。部分文献在网站中只有编号,未曾在网上公布图版。
本书出版完整刊布了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包括伯希和汉文、粟特文、回鹘文、梵文、希伯来文编号下的全部敦煌文献。图版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编号顺序编排,依次呈现外观、包首、正面、背面(v)等。一个编号若存在多件纸本A、B、C或附着残片pièce、Fragment等,则依次呈现每件纸本或残片的正面、背面。背面有文字、图像或其他要素的图版,亦予以收录。
卷轴形态
封皮形态
现代装帧包首
二、高清全彩影印,高度还原文献面貌
以往的法藏敦煌出版物受到时代限制,多采用黑白图版双栏刊布,图版较小,字迹难以辨识。前述各类网络上公布的彩色图版也精度有限,细节不显。
而本书采用八开、高清、四色全彩形式印制,尽可能地还原原卷尺寸和面貌。高清全彩图版极大地推动了敦煌文献研究:1)过去看不到的朱点、朱笔文字、朱印现在都可以见到。2)部分墨色黯淡的小字和押印、背面透字,以及浮页、夹行贴纸等细节,均得以呈现。3)绘画敷彩、书写笔法纤毫毕现,纸张的颜色、材料清晰可辨。4)纸的染色和粘连情况、装裱形式,在全彩仿真印制方式下都得以理想展示。在写本学、书籍史方兴未艾的情形下,彩色图版对敦煌写本的物理形态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图像依据,有力推进写本、书籍史等学科的发展。
P.2035朱字清晰
P.2032v细节字迹高清
P.2003色彩高清还原
P.2006绀纸金字
三、汇集最新成果,全新修订定名
借助彩色高清图版,本书对前人研究成果加以评判,对前人较少措意的写本进行新的探讨。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利用古籍整理和出土文献整理的规范,对文献全部加以重新讨论,给予统一的定名。对于民族语言文献,也按照其本身的文本逻辑和汉文文献的定名规则,给予逻辑相同的更精确的定名。
P.2021粟特语禅宗文献
P.2025v总图: 1.于阗语于阗使臣状 2.于阗语离欲诗 3.于阗语善财譬喻
四、设计多元、细节完备
在体例设计中,本书根据每一编号的文献情况,特别附加有总图、局部图、复原图等,同时刊布卷轴外观和装帧形态的图版,以期尽可能地向读者展现文献全貌和细节。对重要长卷,跨页通版接排,气势连贯,突出了长卷的整体性,图画构图更完整,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图例中,为每一编号文献标注比例尺、色卡。比例尺随原照片等比例扩大或缩小,色卡依据原照片颜色制作,置于每一文献首张图版的上方,作为图版实物尺寸和色彩的标准参考物。在连续图版的上方还特别设置了三角标记符号,在转页时不得不间断图版的情况下,用以提示图版重复部分。
P.202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P.2012白画曼荼罗样稿
P.2010观音经总图
P.2020粟特语究竟大悲经抄总图
P. 2008比例尺、色卡图例
本次《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的全面整理出版,是基于数十年敦煌文献整理、影印出版的又一次集大成者,实现了珍贵海外文献的出版回归。本书的出版深入挖掘了法藏敦煌文献的文献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高水平的出版回应学界的期待,更好地为学术研究服务。在印证古代丝绸之路、阐明中华文化在西域边疆地区的传播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