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昌:新时代西藏高校要勇担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24-05-05 15:17:00 | 来源:西藏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西藏高校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积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一、培根铸魂,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从未中断,它积淀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独特精神标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给予我们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支撑,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凸显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青年大学生这支生力军的积极参与。青年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是承载伟大梦想的实现者、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伟大工程的建设者、伟大斗争的推进者,这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要求,而这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及区域特色文化的滋养。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应责无旁贷地自觉担负起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贯通起来的使命与担当,不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和理解,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卫者和传播者,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这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应有之义。

西藏文化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之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祖国各地及其他民族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在促进自身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西藏文化早已与各民族文化深深熔铸于中华文化的肌体之中,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因此,西藏高校应努力开掘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富矿,观照国家时代主题,创新历史叙事方式,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内涵,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判断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并不断实现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强基固本,继承党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录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挺立时代潮头、勇担历史使命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让体现崇高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红色文化传承下去,才能更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创造的主流文化,是高校教育培养青年人的优质资源,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有效途径。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学习党史、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至关重要,也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西藏高校是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要利用好西藏的红色资源。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共同铸就了“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援藏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每一件真实的历史文物、感人至深的事迹以及蕴含的奋斗精神,在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丰富发展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以新时代大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文化育人工作,在尊重和遵循文化发展一般规律的同时,必须传承好红色基因,让青年一代从根本上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夯实理想信念之基,让红色文化在教育活动中成为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开拓进取、矢志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启智润心,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趋势,西藏高校既是文化传承的主体,也是西藏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是西藏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的主要参与者。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要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在新征程上落实首要政治任务、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坚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五个认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高校最鲜明的底色,新时代的西藏高校要强化政治担当,针对当前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进行反动思想渗透的新情况,敢于且善于斗争,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强化措施、掌握主动,确保西藏高校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绝对安全。要积极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深入开展文化现象、文化规律和文化政策的研究,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话语权,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掌握涉藏舆论斗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发挥高校新兴媒体传播矩阵作用,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军队好的主旋律。不断培育和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整理。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和谐稳定为主题,创作更多讴歌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的好作品,切实强化对外宣传,提高西藏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都对西藏高校及高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西藏高校应更加注重发挥高校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推动形成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的科学、合理、完备的理论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智力和学理支撑。

〔来源:《西藏日报》2024年4月23日第7版,作者:杨红昌,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文系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中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项目号:WT-ZD20220301)的阶段性成果〕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