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围绕中国知网数据库1984—2022年间关于研究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的期刊文献,分析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这对于厘清西藏生态经济发展规律、发掘新的研究课题,促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趋势受国家及本地区宏观政策影响较为明显,目前尚未形成核心的作者合作群体及以某一机构为中心的合作模式。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等在未来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中潜力较大。
【关键词】Bibliometrix;西藏生态经济;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作者简介】郑应友,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侯霞,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西藏研究》2024年第2期,注释和参考文献略,引用请务必以期刊发表版本为准。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和战略安全屏障,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纳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党中央对西藏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为西藏生态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生态经济发展是西藏“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藏“十四五”规划提出:“培育壮大‘地球第三极’绿色产品品牌,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自1984年以来,西藏生态经济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热点随着政策及时代变迁发生了变化,现有成果更多的是针对在生态经济某一问题理论或实践层面进行研究,而研究进展则相对缓慢。因此,本研究基于Bibliometrix的西藏生态经济领域文献,分析其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这对于厘清西藏生态经济发展规律、未来研究走向、发掘新的研究课题,促进西藏生态经济发展,锚定“四件大事”、持续做好“四个创建”等都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为保证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直观性,需要科学选择研究工具、严格精选研究数据、明确研究问题指向,这也就构成本文总体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Bibliometrix是一款强大的依赖于R语言的参考文献统计工具,其运用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可视化的分析方法,直观地分析出有关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该工具拥有强大的文献网络分析、统计与可视化功能,同时能较好地利用全球使用者智慧对其功能进行不断地更新,因此本文采用Bibliometrix工具对研究领域文献进行分析。
(二)研究数据
由于在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中能检索到的西藏生态经济领域文献数量极少,分析研究价值不高,本文分析研究领域文献全部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下文简称“中国知网”)。为全面剖析西藏生态经济领域有关文献,笔者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的主题词为:“西藏生态经济”、“西藏绿色发展”、“西藏绿色经济”、“西藏生态产业”、“西藏循环经济”,并选中“同义词扩展”,主题词之间的关系设定为“或”。本文查阅文献的时间跨度为1980—2022年,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剔除了书评、会议手册、资讯、选题指南、投稿说明等非学术文章,以及无作者和网络首发重复的文献。检索发现1984年开始出现第一篇期刊文献,因此实际时间跨度为1984—2022年,最终在知网中确定262条有效样本文献。
(三)研究问题
具体研究问题设计如下:一是研究现状如何?主要包括年发文量、高产作者与期刊、作者合作网络分布、学科与基金分布等。二是研究热点有哪些?三是研究趋势是什么?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前文的研究设计,借助Bibliometrix把可视化技术与科学计量学有机结合,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有关文献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得出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
(一)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现状
1.发文时间及发文量统计分析
西藏生态经济领域一直是政界、学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话题,1984—2022年中国知网共计收录该领域文章262篇,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其中1984—1994年共有5篇文献,年均发文0.5篇;1995—2004年共有17篇文献,年均发文1.7篇,呈略增长趋势;2005—2015年呈快速增长趋势,由2005年的8篇增长到2015年的21篇,年均发文量达13篇;2016—2022年趋于稳定,每年都在11篇以上。自2012年开始,研究整体处于高峰期,其中2012年、2013年、2015年、2019年,年发文量都稳定在20篇以上。
发文时间及发文量统计分析表明,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趋势受国家及本地区宏观政策影响较为明显。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利用科学技术和政策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使之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相协调;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结合西藏生态脆弱的实际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在1984—2006年,虽然研究数量较少,但研究成果增长趋势较为明显。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确保生态环境良好”。与此时间相对应,相关研究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别出现了两次小高潮,达到12篇。2012年党的十八大历史性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随之研究文献也达到23篇的历史峰值。2015年、2020年分别召开中央第六、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特别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对西藏生态经济发展指明根本遵循。2021年11月,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把“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和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受国家及地方层面相关政策影响,学者对西藏生态经济加大关注,2012年以来发文量虽有小的波动,但总体处于高位。
2.高产作者与期刊分析
(1)高产作者分析
本文汇总了西藏生态经济研究领域发表3篇以上的论文作者和期刊(见表1),排名前两名的高产作者分别是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的陈爱东和唐静,陈爱东长期从事西藏生态经济的财税政策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绿色财政体系,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生态保护基金、征收环境税等措施,发挥财政的政策效应,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建设生态西藏目标实现。二是基于建设生态西藏视角,坚持生态保护红线和底线思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高效有序利用生态资源。三是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通过建立生态农业合作社,做大做强西藏特色蔬菜产业等。
表1: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高产作者和期刊
由高产作者发文量及发文时间跨度统计图(见图1)可以看出,陈爱东从2012年开始涉足西藏生态经济领域,在该年度发文8篇,产出最多,其中7篇文章均为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发展西藏生态经济的财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唐静自2011年开始从事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主要方向为绿色会计核算,通过构建西藏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促进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唐静撰写的该领域文章中有50%是教育部项目“西藏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图1:研究领域高产作者发文量及发文时间跨度统计图
图2: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网络图
(2)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在作者合作网络方面,系统针对合作文章在2篇及以上的合作网络进行了统计分析(见图2),共形成6组合作网络,其中陈爱东与唐静、蔡东方合作最多。陈爱东与唐静合作4篇,主要围绕建立西藏生态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发挥绿色财政政策的作用推进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展开;陈爱东与蔡东方合作2篇,主要研究通过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建立生态农业合作社等方式推进建设生态西藏目标的实现。西藏民族大学唐学军与陈晓霞合作发文量位居第2位,共有3篇合著,主要研究西藏清洁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以及构建生态补偿法治体系等。西藏大学徐爱燕与安玉琴合作2篇,主要研究西藏生态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产业发展重点、构建西藏生态产业发展体系等问题。西藏农牧学院张敏与林丽花合作2篇,主要研究西藏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北京工业大学王晓芳与宗刚合作2篇,主要研究构建西藏那曲环境经济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问题。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樊杰与陈东合作2篇,主要研究西藏人类活动方式对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效应的影响、建设国家公园等问题。
(3)高产期刊分析
表1中列出了研究领域文献产出量为3篇及以上的13种期刊,共计发文128篇,占总发文量的48.45%。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有《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生态经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藏学》,共计发文78篇,占总量的60.93%;同时《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发展论坛》《西藏科技》《西藏农业科技》《经济视角》等位居领域发文总量前10位。
3.学科与基金分布分析
在研究领域文献的关联学科信息分析中,经济与管理科学占比最大,为82.50%,其中位列前5的研究方向是经济体制改革、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农业经济,比例分别为30.45%、16.61%、13.84%、11.76%、10.03%。在基金分布方面,国家基金占比28%,其中社会科学基金占比20%,自然科学基金占比8%;其他基金占比72%。
(二)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热点
学术论文的关键词是对论文研究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因此对某个研究领域多篇论文关键词的汇聚并分析出现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研究领域的热点。基于Bibliometrix的关键词云图和词频图分析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研究领域热点话题。在西藏生态经济研究领域词云图(见图3)中可以看出“西藏”、“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频率最大。在关键词中,“西藏”、“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对策”、“绿色发展”等词语位居研究领域关键词词频前8位,与词云图可视化统计结果基本一致。根据研究领域的主题方向,去除“西藏”、“对策”,我们得出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具体分析如下:
图3:西藏生态经济研究领域关键词词云信息分布图
1.可持续发展研究
可持续发展是推进西藏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学者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开展研究。在宏观层面,杨松从战略的角度认为能力建设是确保西藏可持续发展顺利实施的关键,包括思想观念、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法制保障、区域合作等都要加强能力建设。刘雨林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出发,分析得出三者分别是西藏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前提、核心和目的。孙晓娜和孙保平认为可持续发展对西藏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提出科学规划生态资源开发、构建生态税制、完善并优化生态补偿机制等路径。在微观层面,主要围绕某个具体产业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吕秉财以西藏玉龙铜矿为例,分析该矿开发建设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构建西藏和谐可持续发展矿业的具体措施是推进矿山清洁生产、实施节能减耗、发展循环经济等。周顺利研究了西藏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路径,指出应强化农林牧关联产业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从而不断提升资源转化效率和经营收益。
2.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西藏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资源价值、景观价值和科研价值,但生态脆弱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0%—80%。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西藏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者围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困境及路径进行了探讨。李利锋和郑度分析西藏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实施农牧结合推进草场建设、对草地实施科学管理等措施。绒巴扎西通过分析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三次产业发展数据认为,传统自然资源转换型战略未能达到预期成效,实施生态环境资源转换型战略,应充分利用特有生态资源优势,增强与区外产品输出及交换能力。另有学者利用实证法对西藏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进行测度:孙继琼和封宇琴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表明,2006—2018年间,西藏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印证近年来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成效显现;王振波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西藏旅游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呈显著状态,提出应打造优质旅游服务产品,促进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生态旅游研究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西藏的支柱产业”,之后关于西藏生态旅游的研究呈现明显的集中态势。生态旅游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进行生态体验、生态认知和教育,使游客身心得到愉悦的旅游方式。因此,生态旅游发展也成为研究领域主要热点之一。总体来看,学者主要从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及路径等几个层面展开。王嘉梁和邓光奇指出,生态旅游不仅合理利用了西藏独特的优势资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而且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扩大开放,提升西藏在世界的知名度都具有重要意义。邓燕云和郑洲结合西藏生态脆弱及旅游景区承载力有限的实际,提出发展生态旅游可有效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张敏等以西藏林芝生态旅游发展为例,分析其存在特色旅游产品规模效益低、创汇性差、缺乏产业脆弱性补救措施等问题,提出应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建立旅游产业应急机制等实践举措。赵国栋认为西藏发展生态旅游应避免陷入“发展主义”泥潭,处理好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生态旅游的关系,尊重与保护农牧民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同时把地方性知识的民间生态文化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
4.生态经济研究
生态经济作为研究领域的核心关键词,研究时间跨度较长,主要围绕西藏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生态经济发展的意义,现状和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严茂超等从能值分析角度,对西藏资源总能值用量、贮存价值、能施用强度及环境负荷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合理开发水力和地热资源的政策建议。达瓦次仁提出西藏发展生态经济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在发展思路上应重点发展具备生态、特色资源、市场、创新及管理优势的产业作主打产业,同时应坚决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以及科技创新层次偏低、破坏生态的相关产业,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王建林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提出该地区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为不合理经济结构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同时提出应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物能投入提升资源利用率等措施。侯霞提出西藏发展生态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生态型企业是必然选择。
5.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拥有独特高原生态环境的西藏意义重大。发展生态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学者在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生态文明为理念推动西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西藏的实践等方面。李国政提出推进西藏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生态文明为理念,形成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型生态化工业发展路径。魏刚提出西藏传统发展模式是对自身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的违背,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将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应以生态文明为视角,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张玫瑰和陈莉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其蕴含的生态生产力、以人为本及生态法治观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根本和保障。
6.绿色发展研究
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要求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西藏生态经济研究领域中主要以绿色发展为视角,围绕某个产业及区域展开研究,其中农牧业绿色发展研究居多,其次是旅游业和矿业等。龚贤等以绿色发展为视角对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路径展开研究,提出树牢绿色发展的理念,重视科技研发,扩大绿色科技成果在农牧业产出中的贡献率。周莉构建了西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实证分析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演变趋势,表明西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生态节约亟须加强。胡莉娜和图登克珠提出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提升需要重视绿色科技创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
(三)西藏生态经济领域未来研究趋势展望
通过Bibliometrix在文献关键词相关度和发展度分析结果分布图(见图4)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等与研究领域主题相关度较高,但发展程度有放缓趋势。同时,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研究相关度和发展程度都处于上升趋势,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潜力较明显。
图4:西藏生态经济领域关键词相关度、发展程度信息分布图
1.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西藏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把“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为未来五年主要发展目标。因此,未来深入研究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首先,高质量发展是推动西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充分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对西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发展起积极作用;高质量发展让绿色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其次,高质量发展体现了西藏区域发展模式转换的现实诉求;西藏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重要的生态地位,决定了生态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核心因素和关键内容。再次,高质量发展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的内在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样离不开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西藏与中东部相比,自然条件艰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返贫风险高,在这一背景下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顺应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的内在要求。
2.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产业生态化以经济增长、生态平衡、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主要目标,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发展要求,注重科技研发对生产全流程进行生态化改造,对区域产业、生态和社会系统进行融合、协调和优化,以促进产业与环境、产业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主要价值追求的经济发展方式。首先,研究产业生态化有助于构建西藏生态经济体系。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是生态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生态经济体系以生态良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主要目标,在实践中遵循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生态经济体系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好“四件大事”,实现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研究产业生态化有助于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产业生态化就是要结合西藏产业发展实际,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思路,围绕产业生态化推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通过产业生态化研究促进产业聚集、联动、融合,推动生态特色优势产业向“高起点、规模化、长链条”方向发展;以产业生态化研究推动生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实现生态良好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完善相关法制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刚性约束,因此未来加强西藏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研究,将有力促进法制成为推进西藏生态经济有序发展的坚定保障。首先,应着力开展西藏生态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制度研究,引导和支持企业向绿色特色产业转型发展,遏制和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挥绿色信贷在西藏生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次,着力开展完善生态补偿法制研究,建立科学生态补偿工作机制,促进政府部门购买生态服务市场化并明确市场交易主体与规则,推进西藏公益性生态工程、生态产品实现市场化交易模式。再次,着力开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制度研究,结合西藏实际,建立绿色GDP绩效评价制度,健全各级政府生态经济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助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有机统一。
为有效评估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的进展,文章利用Bibliometrix文献计量工具包,对中国知网1984—2022年期间的262篇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学者对于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的关注与研究呈稳定性和持续性,近年来研究成果呈明显增长趋势,尤其是2012年以来增长数量最多。研究趋势与国家及西藏重大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出台密切相关,研究成果的增加为进一步深入拓展西藏生态经济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作者层面,陈爱东和唐静位列高产作者前两位,通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目前尚未形成核心的合作群体,合作作者的研究成果数量最多为4篇,还未形成较大规模;研究机构合作较分散,主要集中在西藏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合作方式单一,主要为机构内部合作,尚未形成以某一机构为中心的合作模式,实力较强的高校应与科研机构、社会智库加强合作,探讨理论前沿,推动西藏生态经济研究全面发展。在高产期刊中,《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西藏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是主阵地,充分表明它们十分关注西藏生态经济发展,利用学术刊物的科学优势,积极引导学者开展针对性研究,体现了积极为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担当意识。关于研究领域热点,西藏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研究等是研究热点的集中领域。未来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的趋势,主要集中在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研究等方面。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