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马伟茗:着力做好人口、人心、人才工作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

发布时间:2024-07-31 18:40:00 | 来源:​新西藏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十届西藏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人口、人心、人才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持续做好人口素质提升、人心凝聚、人才培养工作,奋力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从目前西藏形势来看,人口增速有优势,但人口素质有短板;人心凝聚是大势,但风险隐患有挑战;人才汇集有引力,但服务保障有差距。努力解决制约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人口、人心、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持续做好事关长远发展的人口素质提升、人心凝聚、人才培养工作,是提升西藏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是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的基础性工作,是“西藏之为”的关键所在,是“区之要务”。我们要通过提升人口素质,把人口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通过人心凝聚,把人心优势转化为稳定优势;通过人才培养,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一、牢牢把握提升人口素质这个重点,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流动,是反映人口形势的重要指标。从西藏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提升人口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是人口工作的重点,是西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强化健康西藏建设,不断提升全区人口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从西藏实际出发,科学制定高原健康饮食营养指南,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推动农牧民群众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人口整体健康素养。深入推进“1+7+13”医院建设,重点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升计划,实现全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多措并举加强全区医疗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继续深入实施全体农牧民健康体检计划,每年为全区群众开展健康体检行动。通过深入开展健康西藏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公共卫生水平,不断筑牢各族群众健康防线,不断提升全区人口总量势能。

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不断提升全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内涵,是关系西藏未来的重点之所在。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坚持经费向基层和一线倾斜,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持续调整完善教育结构和发展机制。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西藏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不断提高全区人口受教育年限和教育质量。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全社会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全区劳动者的科学素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全区人口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素质的精神维度,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之所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支撑性项目,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等事业,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深入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性弘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区内各类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和网上预约平台建设,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紧扣启智、强体、润心,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持续推进精神文化类活动走深走实,以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

二、牢牢把握凝聚人心这个根本,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牢固支撑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是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从西藏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凝聚人心是根本,是西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凝聚人心,不断筑牢全区各族群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科学的理论、坚强的核心,是凝聚人心的最大动力。要在拥护“两个确立”上更加坚定,在做到“两个维护”上更加坚决,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上更加自觉,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更加深入,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凝心铸魂,把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巩固党在西藏执政的基础。

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凝聚人心,不断筑牢全区各族群众的精神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和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同一切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斗争,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多做一些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形成各民族共建共学共治共享的社会环境,不断夯实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精神基础。

用中国式现代化来凝聚人心,不断筑牢全区各族群众的目标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其内涵深刻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体现中国国情实际,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对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具有最深沉、最广泛的感染力,能够唤起56个民族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孜孜以求、奋斗不止的热情和动力。西藏和其他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以中国式现代化新西藏的美好愿景激励、鼓舞、感召、凝聚全区各族群众,始终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凝聚人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确保全区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着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西藏。

用改善民生来凝聚人心,不断筑牢全区各族群众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抓好基础线、增收线、托底线、减负线,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美、越过越兴旺,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四件大事”“四个创建”来凝聚人心,不断筑牢全区各族群众的行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为西藏明确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十届自治区党委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把“四件大事”项目化、具体化、载体化,创造性提出“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和战略格局,极大地提振了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信心和底气。要坚定不移聚焦“四件大事”,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四个创建”上来,把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四个创建”上来,不断筑牢全区各族群众奋力实现现代化的行动基础。

三、牢牢把握培养人才这个关键,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这三个“第一”中,人才是最具活力和决定性的力量。人才是强国之根基、兴邦之大计、强区之关键,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优秀人才。从西藏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培养人才是关键,是西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结合区情实际,科学谋划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思路决定出路,规划绘就蓝图。西藏人才培养工作,要紧密结合区情,充分考量西藏自然环境条件这一与全国其他省区市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充分考量西藏人力资源欠缺、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多等不足和短板,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和吸引机制,精准引才聚才用才,科学谋划好符合西藏实际的人才培养战略规划。聚焦“四件大事”,坚持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相结合,立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从“对内”“向外”两个方面持续用力,着力培育一批种植养殖能手和农牧业技术人才、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人才、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人才、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化发展人才、公共政策与管理人才等,为西藏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在“向外”方面,要广开进贤纳才之路,充分利用中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政策优势,发挥中央企业和相关省市对口支援西藏资源和体制架构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和政策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人在彼地、才施西藏”的人才智力汇聚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原则,积极研究人才短期柔性引进政策和特殊帮扶政策,寻求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各类人才投身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建设实践,为西藏发展提供支持、增添活力。在“对内”方面,要深入实施本土人才优先培育发展战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与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全国各高校的合作力度,用好区外先进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技术资源。增强长期在藏工作人才的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有效供给,搭建本地人才干事创业舞台,激励各类人才岗位建功,促进人才、科技、资本等生产要素融合对接,破除制约创新活力释放的体制机制壁垒。

坚持分类施策,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坚持统筹协调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围绕实现长治久安、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保障改善民生、筑牢生态屏障、捍卫西南边陲安全等重点工作,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伟大事业中来。围绕“培育人才”重点发力,重点做好本土人才的精心培养,充分发挥区内外高校作用,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培训项目,不断提升现有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开展重点领域紧缺人才自主培养行动,赋予科技青年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方向选择权,切实走好人才自主培育之路。加大对区内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依托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基地等平台,建设生物生态、气候监测、社会治理等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为青藏高原区域发展提供特殊优秀人才。围绕“引进人才”多措并举,创新方式方法,坚持需求导向,注重质效,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建立完善院士专家招引机制。院士专家是各行各业中的旗帜和表率,要把各方面院士专家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起来,搭建作用发挥平台,使之进一步参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围绕“使用人才”灵活多样,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区分不同层次人才、不同领域人才、不同岗位人才、不同职级人才,突出差异化考核,把人才考准考实。坚持“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真正把优秀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在更新观念、精准使用、授权松绑、科学评价、创新激励、促进流动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积极性,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千方百计成就人才。

健全体制机制,切实强化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聚力稳藏兴藏爱藏,坚持优质服务与优化环境相结合,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不断开创西藏人才工作新局面。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西藏人才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大局中去思考,放到做好“四件大事”、着力推动“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战略部署中去把握,坚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完善人才服务政策和办法,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全面形成倾心留人的制度环境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强化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让人才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新西藏》2024年第6期,作者杨杰系西藏社科院经济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马伟茗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