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马伟茗: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思维、改革方法推进“四个创建”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4-08-15 20:25:00 | 来源:西藏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党对改革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立足西藏实际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把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结合起来,以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方法推进“四个创建”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这“四个迫切需要”,深刻阐述了党中央确定全会议题的重大战略考量,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重点把握、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从现实实践来看,改革走过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迈过千难万险,改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然则,山高路更险,水深暗礁急,时代把难啃的硬骨头抛在我们面前,新时代的改革更加复杂、更为艰巨、更富挑战。从国内看,多阶层社会群体共生,多元利益诉求并存,改革面临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利益触动和利益调整;多领域联动改革,多场域耦合互动,改革面临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政策互动调整;“有没有”“好不好”“优不优”多重目标升级,“既要,也要,还要”多维需求共存,改革面临着14亿多庞大人口基数上的平衡最优解。从国际看,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全球化趋势急转直下,逆全球化蔚然成风。一些国家心态失衡,筑墙垣,脱钩断链;一些地区心存侥幸,伺机会,作壁上观;一些势力蠢蠢欲动,挥旗棒,打压遏制;一些人士心有戚戚,撰讽文,冷言怪语。面对国内国际局势,既不要心存侥幸,更不必惊慌失措。中国的事,还得中国人来办。越是惊涛骇浪,越应自信自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本次全会在新的起点上,向全世界释放了中国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坚强决心,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新境界。

从历史发展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新篇,更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可以说,三次“三中全会”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既有关键时刻的重大转向,又有重要关头的历史传承,更有着眼未来的谋篇布局。开拓历史、创新未来,既要有迎接壮美山河的期待,也要有遭遇关山叠嶂的准备;既要有面对风和日丽的喜悦,也要有应对风高浪急的镇定。中国式现代化是为14亿多中国人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前无古人的开创之举,是为世界、为人类开创发展新形态的探索之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困难重重、险滩不断、急流相伴的惊世之举。本次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直向改革的深水区和硬骨头,不为风险“迷雾”所惑、不为暂时“困局”所惧,拨雾见日,稳慎解题,以坚毅之志、奋进之势、持续之力,全面推进改革向纵深挺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历史担当和坚定决心,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二、深刻领会和把握《决定》的内容内涵,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清单表

《决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全文22000多字,从经济、政治、民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方面面,阐述了15个部分60条改革任务,并明确要在2029年完成。《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系统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化完善、迈向现代化的路线图,及时吹响了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是新征程上指导我们党和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改革篇,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必将为新征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胜利凝聚重要共识、汇聚磅礴力量。要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决定》中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以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以达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目的,在惊涛骇浪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稳步前进。

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和底气。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根本在于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决定》第2条明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这是改革实践中的指南针和导航仪,是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的旗帜、毫不动摇锚定的方向,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指导思想”中特别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实践和宝贵经验,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决定》第3条明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次全会明确的总目标,《决定》又明确7个重点方面的分目标,也就是“七个聚焦”,即: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明确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政治体制改革,明确要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文化体制改革,明确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围绕社会体制改革,明确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围绕国家安全体制改革,明确要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围绕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明确要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决定》明确,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之际,完成这些改革任务。可以说,《决定》既有思想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结合,又有历史矛盾和现实问题的整合,还有总体布局与具体操作的衔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牢牢把握“六个坚持”,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和主动性。《决定》第4条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六个坚持”,既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宝贵经验,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遵循的重要科学方法和重大科学理论。这“六个坚持”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最大政治优势,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价值取向,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是重要工作方法,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改革特色要求,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坚持系统观念是科学思维导向,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方法。总的来看,“六个坚持”的核心要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相通的,是一个内涵丰富、完整严密的有机整体,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预见性和创造性。

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家安全体制、国防和军队领域等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用300多条重大改革举措绘制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清单表”和“施工图”。这一系列具有鲜明指向的重大举措,涵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时间节点,紧盯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立足发展所要、形势所需、民心所向,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进一步建立制度、完善体制、健全机制,是我们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说明书”和“量化表”。这一系列涉及各领域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全面系统、精准有力,既有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坚持完善,又有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的与时俱进和建立健全;既有对过往改革举措的完备完善,又有对新时代新实践的科学谋划;既有对经济体制牵引改革的重大部署,又有对各领域联动改革的系统集成;既有国家层面的整体设计,又有地方探索的实践空间,构筑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美好愿景,必将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深刻领会和把握抓落实的实践要求,以改革之力推动西藏“四个创建”稳步前行

《决定》明确要求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区域实践紧密结合,是党中央抓落实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明确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为新时代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十届自治区党委和王君正书记把“四件大事”具体化、项目化、载体化、清单化,创造性提出“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立足西藏实际,以务实担当的精神抓好工作任务落实,把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方法贯穿“四个创建”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深化具有西藏特点、解决西藏矛盾、推动西藏发展的改革,以新的改革实践纵深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

聚焦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谋改革抓改革,全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坚持依法治藏、立法先行,不断健全完善维护稳定领域地方性法规体系,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法治之力护航长治久安。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及时制定修订完善地方性法规,推动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则和要求落实到相关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中,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体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区各项工作。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机制,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完善流动人口服务体制,有序推进各族群众跨区域流动,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以改革之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健全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体制机制,完善加强寺庙管理制度、干部驻寺制度、藏传佛教健康传承制度,推进“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以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推进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体推进平安西藏法治西藏建设。坚持通过改革健全安全发展体制机制,服务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坚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健全完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完善维稳保障体系,以科学化机制把维护稳定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基层。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安全治理体制,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健全社会整体防控体系。

聚焦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谋改革抓改革,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创新等相关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工作,以法治之力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健全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主动融入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加强符合高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度供给,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主动对接国家财税体制改革,推动调整完善中央对西藏的特殊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完善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体制,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健全完善促进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的相关制度机制,围绕有利于民族交往、民心凝聚、民生改善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建立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全域全时高质量发展机制,创新有利于农牧民广泛深入参与的业态模式,推动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动经济领域改革任务落地。健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体制机制,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和完善农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主动对接国家层面改革举措,制定符合条件的农牧业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相关权利保障制度,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对外开放综合服务体系,完善南亚大通道建设体制机制,推动口岸开放,深化与尼泊尔等周边国家交流合作,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人口素质提升、人心凝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健康西藏建设、教育强区战略、精神文明建设相关机制,推进人口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建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人心、用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人心、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用“四件大事”“四个创建”凝聚人心的相关制度,推进人心优势转化为稳定优势;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人才强区战略相关体制,健全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建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人在彼地、才施西藏”的高层次人才使用制度,实施更加开放、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聚焦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谋改革抓改革,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认真组织实施《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贯彻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决定》为依托,及时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办法,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相关地方性法规制定工作,不断织密织牢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体系,以法治之力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围绕美丽西藏建设,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制,完善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建设相关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推动形成可资借鉴、可供复制的高原地区绿化行动的“西藏方案”。围绕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深化改革工作,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在发展中实现更高水平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及权益保护等机制,推动建立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的科考研究和资源保护制度,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探索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转化路径,建立健全并推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

聚焦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谋改革抓改革,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以正在制定的西藏自治区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促进条例为抓手,全面实施边境地区协同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法治之力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完善双拥共建体制,建立边境地区军民合作共建协调机制,持续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立足稳边固边急需、反蚕食斗争急用,完善智慧边防建设体系,把边境地区打造成坚实堡垒。建立边境地区综合发展机制,统筹基础设施短板和公共服务弱项,加大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边境乡村硬化道路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边境地区群众住得下、有产业、能致富。建立边境地区人口吸引吸纳精准化机制,适当放宽政策,完善保障制度,吸引更多人到边境地区安居置业、守边戍边,推动边境人口稳定增长。健全边境地区常住人口差异化补助机制,完善边民补助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特殊补助政策,健全边民增收机制,推动边民收入稳步提升。

聚焦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谋改革抓改革,始终坚持改革正确政治方向。健全完善党抓改革等相关党内法规制度,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完善“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各方面。健全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完善中央改革部署对接落实机制,鲜明树立“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选人用人导向。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深化以案促改促治,一以贯之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以强化党建统领,不断提升党的领导力、组织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鼓励探索创新,打破思维定式,摆脱路径依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强大力量,用改革的方法推动“四个创建”不断取得新成效。

(来源:《西藏日报》2024年8月5日第3版,作者杨杰为西藏自治区社科院经战所副研究员、马伟茗为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