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黎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布达拉宫》

发布时间:2024-09-14 08:42:23 |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导读

大型西藏人文纪录片《布达拉宫》最近在腾讯视频网站热播,开播首日,热度值突破14000,评分高达到9.5分,成为今年一大爆款纪录片。片中精彩的画面、缤纷的色彩、生动的故事、磁性的配音、充满哲理的解说词、深邃的思想内涵深深吸引了观众。

布达拉宫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这部纪录片,用数字技术把布达拉宫的建筑、文物以及保护和技术传承的方式记录下来,从文物保护角度来看,意义非常重大。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北京中轴线等单位申遗成功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布达拉宫是西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它汇聚了西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众多中外游客心神向往的旅游胜地。但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非常有限,每天限流5000人,一年也就100多万。还有高原气候条件限制,许多人只能望而却步。

用高清技术拍摄布达拉宫,让更多的人身临其境般地观赏这座无与伦比的建筑和珍藏的精美文物,体验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既能满足广大观众的心愿,也有利于文物保护和宣传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更能满足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

纪录片《布达拉宫》画面精美,故事生动,文化内涵丰厚,采用了让人易于接受的温和表达方式。满足了许多国外观众喜欢藏文化的需求,对于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非遗保护成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消除国际上一些错误言论的影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拍好《布达拉宫》这部题材特殊,涉及西藏历史、民族、宗教和西藏传统文化、非遗保护与传承等诸多领域的纪录片,不仅需要主创团队熟练掌握和驾驭藏文化内容,还要克服西藏高寒缺氧的艰苦条件,特别是在三年疫情的特殊情况下的执着和坚守。

2016年,国家民委就批准了拍摄《百集专题纪录片·民族文化之旅》,纪录片《布达拉宫》是该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现布达拉宫精美建筑、文物和维护它的传统技艺,都涉及西藏传统文化和众多学科领域,历史与现实、文化与宗教交织,驾驭这个题材着实不易。

布达拉宫是个历史建筑。讲述它的前世今生,必然涉及许多历史和现实内容,这就涉及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以及西藏与祖国内地的关系。这些问题比较复杂,如果绕开这些内容,就体现不了布达拉宫的历史厚重感。

再如西藏传统文化与宗教。布达拉宫的一些建筑和文物,众多的佛像、雕塑、壁画等等,既反映了宗教内容,也表现了古代工匠的精彩技艺和文物迷人的魅力。

纪录片《布达拉宫》的构思独特,它采用了宏大叙事与小人物故事相结合的方法,巧妙地把历史与现实、议论与叙事结合起来。如在展现布达拉宫建筑的多彩面貌和雕塑、壁画等文物的迷人魅力的同时,展示非遗传承的成果及创新。在展示西藏悠久历史的同时,反映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展示藏文化的多彩风姿的同时,体现中华文化的一体性;在介绍与文物有关的藏传佛教的同时,呈现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的价值观念;在讲述与宗教相关的神话传说故事时,揭示其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纪录片展示了许多西藏传统文化的独有元素,如布达拉宫建筑的地垄、阿嘎土、白玛草墙、牦牛布门帘,利玛铜、铜鎏金、藏纸藏墨的制作工艺等等。还有一些风情浓郁的民俗文化,如藏历年、泼甜墙等等,反映了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上的独特生存智慧。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体现着祖国内地文化的深厚影响。如中国年、中国结、中国龙、金顶的斗拱建筑等等。在展示藏文化独特性的同时,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以及中华民族共享的价值观念。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运用一些先进科技。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表现了藏文化与时俱进,以独特的创造,丰富了中华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纪录片《布达拉宫》既展示了布达拉宫和西藏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和非遗传承现状,展示了西藏悠久的历史、新中国对布达拉宫文物保护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西藏当代人民的生活,也充分彰显了藏文化与内地文化的深度交融。这对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微信公众号,作者罗黎明系国家民委原副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