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路上】看召本: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故事——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见闻

发布时间:2024-11-15 18:35:00 | 来源: | 作者:藏医药研究所 | 责任编辑:曹川川

9月份,我以指导专家身份参加了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开展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暨“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调研采访团由来自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行业媒体的40余名记者、编辑和专家学者组成,集中调研走访了甘肃甘南、四川阿坝和甘孜三个涉藏自治州。活动旨在透过记者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和展现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涉藏州县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全方位、多角度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故事。

此次调研采访活动线长面广,三个涉藏自治州共有27个采访点。在实地采访中,记者们运用笔和镜头,生动讲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据统计,截至9月底,采访团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地方电视台、海外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发表141篇各类稿件及视频短片,其中英文报道7篇,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9月1日,调研采访活动在甘南夏河县拉卜楞寺拉开序幕。采访团深入三州辖区内的寺院、学校、村庄、社区、医院、企业、工厂等,针对关注的问题,寻找合适采访对象,分头开展采访报道。在拉卜楞寺,重点了解拉卜楞寺通过不断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带动夏河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和依法管理寺院事务取得的新成就。

在生态修复方面,采访团重点了解甘南玛曲县和阿坝若尔盖县在黄河沿线通过实施退牧还草、沙化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修复治理、草原鼠害防控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提高两县植被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全力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情况。

在民生改善方面,采访团重点了解三州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在甘南合作市俄合拉旅游标杆村,我们采访了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民宿老板——道吉才让,他告诉记者:“2021年以前,这里的环境是垃圾靠风吹,臭水靠太阳干。自从三年前成立全域旅游标杆村以来,周边环境大幅度改善。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改造变得焕然一新的民宿和牧家乐纷纷成立。村民们每天忙着接待游客,收入有很大提高,全村34户196人,人均收入增长了2.8万元。不但生活有了着落,环境也越来越好,这些变化都是乡镇干部一手扶持起来的。看到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在阿坝青稞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小院了解到,阿坝州政府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共建四川首座“青稞科技小院”,统筹“组团式”科技帮扶。青稞科技小院专家团队首席科学家、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冯宗云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青稞产量、品质、抗性协同改良的目标。黑青稞产量由2019年的260斤/亩提升到2023年的420斤/亩,未来还将突破600斤/亩的科研目标。”采访团还深入田间地头,向老百姓了解当地企业收购黑青稞的价格及黑青稞加工给种粮户带来的经济效益等情况。

在阿坝州若尔盖,采访团了解到草原上活跃着一支独具特色的藏语宣讲团,即若尔盖县“黄河情”宣讲团。他们结合当地牧民居住分散的特点,通过摩托车、骑马、徒步等方式走村串户,用藏汉双语言向群众讲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会议精神,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让广大牧民群众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在甘孜州,采访团来到丹巴县甲居镇聂拉村的苹果基地。丹巴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美人脆”这一独特的苹果珍品。面对市场挑战,丹巴人以科技为翼,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他们利用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的有利条件,采取订单合作模式,依托社交媒体,将“美人脆”推向全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浙江金华市把成熟的“小商品产业链”搬到丹巴,在工房开设“直播+来料加工培训班”,再通过网络直播扩大销售,这些都是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给丹巴县乡村振兴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此次采访过程中,我作为指导专家,充分发挥藏语言和专业知识优势,为采访活动的顺利积极发挥作用。比如采访团在拉卜楞寺采访时,有记者提出想采访寺院僧人,正当寺庙管理人员面露难色时,我主动同记者解释:“目前寺院正处于结夏安居期间(农历6月15日——8月1日)。按照佛教规定,所有僧人在结夏安居期间均不能擅自离开僧舍,也不宜见外人。”并为记者一行讲解结夏安居的由来。在甘孜州藏医院采访时,当采访对象谈起“佐台”(水银洗练法)入药一事时,很多记者都感到不解。我运用水银和水的密度不同的原理,解释了炮制解毒后的“佐台”密度和属性都发生变化,炮制过的“佐台”可以浮在水上面,因而可以放心入药的问题。同样,在玛曲县藏医院、壤塘县人民医院、若尔盖县藏医院采访过程中,我利用自己熟悉的藏医学知识,对采访对象阐释不到位的问题,都及时进行补充和解释说明,为记者团解疑释惑,也因此得到采访团的认可和赞扬。

对我来说,本次陪同采访活动,体验丰富深刻,收获更是满满。采访团穿梭于不同的场景之间,亲身体验着采访主题所涵盖的方方面面,这种沉浸式的感受让我们对采访主题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一是学到了沟通与采访的技能。采访活动期间,我时刻注意记者的提问技巧,懂得了“问一个问题”需要更宽领域的知识面来铺垫。与不同采访对象的交流,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学会倾听他人的需求和反馈,需要在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都促进了我沟通能力的提升。二是知识和经验上得到了拓展。从对采访主题的一知半解,到逐渐构建起关于采访主题的全面而深入的认知体系,补充了好多平时未曾涉略过的专业领域知识。同时,也从采访对象身上汲取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共同攻克难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配合,凝成一股强大合力。同时,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倾听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才能找到更加全面、准确的解决方案。四是强化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在此次陪同采访中,整个团队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尝试新方法的精神,给我很大的教育和启发。我相信,这种精神品质,将推动我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为一名藏学工作者,我们不能满足于在书斋中做学问,要走出书斋,走到涉藏工作的最基层,走到藏学研究的最前沿。只有跟群众面对面打交道,我们才能知道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难、所盼,才能丈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才能找到最生动、最鲜活的课题。对我来讲,此次陪同采访活动,既是一次全面深入的采访活动,也开启了一种新型的调研模式,让自己摸清了很多真实的问题,也提高了沟通协作、宣传宣讲、破解难题的本领。

(作者:看召本, 藏医药研究所研究员)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