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深刻把握和弘扬践行“共有精神家园的民族文化”,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4年8月8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演员在文艺展演活动上表演。
青海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有利契机,以四季“村晚”、非遗大集、“村BA”、民族特色歌舞剧、青绣等为载体,进一步擦亮民族地区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招牌,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和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入挖掘青海各民族汇聚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事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保护利用宏觉寺、瞿昙寺等历史文化,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青港青年一家亲民族团结同心圆”主题活动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举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景区建设,强化特色资源保护,加强热贡文化、格萨尔文化(果洛)、藏族文化(玉树)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德都蒙古(海西)文化、互助土族文化、循化撒拉族文化、河湟文化(海东、西宁)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区域性整体性保护。推动互助土族故土园、保安古城、阿柔部落等知名景区和传统村落更吸引人、更便利人、更感染人,讲好新时代青海各民族团结故事。并深入挖掘研究阐释各民族非遗项目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就业、增收富民、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积极拓展“热贡艺术”“花儿”“藏毯”等非遗保护传承实践载体,促进旅游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