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18luck新利app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18luck新利appios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资料库
>
中国藏学年鉴
生态环境
本年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其中代表性论文51篇、学术著作4部[1],但相对于2014年来讲,成果数量有所下降。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涉及三个前后相继的领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研究、
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草原草场
关于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的研究文献,主要涉及草原草场、湿地耕地、河流湖泊和生活环境等四个领域,代表性文献及其研究成果如下。
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湿地耕地
周晨霓、任德智、任毅华等在《水土保持学报》(第6期)上发表《西藏江夏湿地水化学变化规律及灌溉效用评价》一文。此文基于2014年和2015年在西藏林周县江热夏村的采样数据,分析该湿地水体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时空变化规律,并对湿地不同季节水体灌溉效用进行评价。
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河流湖泊
刘海平、钟国辉、叶少文等在《湖泊科学》(第6期)上发表《西藏尼洋河水环境特征多元统计分析》一文。此文基于2008年11月到2009年10月按照月份的监测数据,分析西藏林芝地区尼洋河水环境特征。
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生活环境
平措、吴坚扎西、卞利强等在《西藏科技》(第6期)上发表《略谈西藏偏远农牧区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一文。此文根据驻村期间的观察和访谈,探讨偏远农牧区生活垃圾问题。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文化习俗
概述本年度关于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文献,主要涉及文化习俗、放牧围栏、水电开发、公路建设以及人口产业等人类经济活动,而较少涉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代表性文献及其研究成果如下。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放牧围栏
牛磊、刘颖慧、李悦等在《应用生态学报》(第8期)上发表《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甸不同放牧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一文。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水电开发
李筱金、徐琳瑜在《环境科学与技术》(第5期)上发表《拉萨河流域水电开发带来的河岸带土壤特征变化研究》一文。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公路建设
鲁万青在《科技视界》(第21期)上发表《浅谈甘南州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一文。此文基于甘南公路建设中的工作体会,探讨公路建设中存在的自然灾害影响和问题。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机制——人口产业
樊杰、徐勇、王传胜等在《科学通报》(第32期)上发表《西藏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一文。此文基于历史统计资料,从人口和产业的总量与结构角度,分析1965—2013年间西藏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特征。
生态环境监测及其保护政策——治理技术
概述本年度关于生态环境监测及其保护政策的研究文献,主要涉及治理技术、监测评估、法治建设和政府管理等四个领域,代表性文献及其研究成果如下。
生态环境监测及其保护政策——监测评估
张爱儒、高新才在《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上发表《青海藏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度评价研究——以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为例》一文。
生态环境监测及其保护政策——法治建设
张立在《攀登》(第5期)上发表《地方环境治理中政府职能的立法思考——基于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一文。此文基于传统环境治理的局限性,探讨地方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职能立法。
生态环境监测及其保护政策——政府管理
陈克龙、王锋、芦宝良等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第1期)上发表《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补偿量化研究》一文。此文以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态补偿的量化技术与标准。研究表明:应坚持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社区为基本空间单位,以生态健康划分补偿等级,并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区域景观价值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三江源国家综合试验区实际状况的上下限动态补偿标准。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