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重大项目  > 西藏通史  > 学界评论

喜饶尼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18-04-24 08:00:00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如何用新视野、新资料、新方法、新手段写出一部崭新的《西藏通史》,是藏学界同仁长期以来深感迫切的工作,当然也是深感困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工作。毕竟,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西藏通史,不是历史资料的堆砌,更不是旧历史观的再现,而是要呈现出全新的风貌,如此才会有价值。这个问题在今天谈到的在国家的强力支持下,由 组织编写《西藏通史》出台后,得以顺利解决了。

这是中国藏学界最新成果:具有时代特点,有所创新,把握全局,团队工作;潜心钩沉史料,系统加以梳理,辅之以实地调查,极具价值。具体说来,有几个特点:

原创性、广泛性:这是藏族历史研究上从未有过的大部头!包含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从史前写到当代,涉及的不少领域是前人之未作,或未及深入的,属拓荒之作,可谓皇皇巨著!

科学性、权威性:由中国藏学中心这支国家队牵头主编,是真正的大兵团作战。这个团队几乎囊括了全国的藏学机构,凝聚了目前国内藏学界各方人士的心血!这批学者自觉践行习总书记所说的:“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新史料、新史识:为书籍的出版,团队将目前能收集到的海内外资料尽揽手中。梁启超曾说:“资料,从量的方面看,要求丰备;从质的方面看,要求确实。所以资料搜罗和别择,实占全工作十分之七八。” 《西藏通史》写作中,运用了大量的藏汉蒙满等各种民族文字及外文档案文献等。书中很多史料是第一次问世。同时,史料的选择与铺陈,也极见功力,写出了纵深宽阔的历史感。

新方式、新经验:沉甸甸的书稿,承载了近百位学者十余年的辛苦。西藏通史的写作团队和审稿专家中不乏老一代学者,虽年至耄耋,仍日日伏案、勤于笔耕。他们丰富的学识和丰沛的学养,炉火纯青、已臻化境,成为团队的定海神针。团队中还有藏学领域的生力军和后起之秀,他们的成果昭示着学术的欣欣向荣。集十余年时间,认真打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作者、分卷主编、主编的辛勤工作,自不待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专家评审的介入。一次次评审会,就是一场场研讨会,很严肃的学术批评和建议。极其严格的评审过程,稿子的反复修订,使作品一次次更趋科学准确。回忆起我自己撰写的稿子也几次修改,正是在专家的意见中,我吸取营养,受到启发,用之于教学。我撰写的一个主题,后来指导学生写就的博士论文出版后先后获得珠峰奖、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大家摒弃个人得失,力求正确、准确,科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一批青年学者,特别是藏学中心历史所的青年学者通过《西藏通史》的艰辛的写作、讨论、修改等工作,随着这部巨著的诞生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这部书稿,无疑是中国藏学界新生力量的孵化器!这可能是我们更应该值得称道的!

时代感、责任感:《西藏通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中外藏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有着强烈的时代感。我们相信,凡是看过此书的人都会发现,原来西藏的那一段段历史并没有在忘却的深渊里淹没,也不允许任人歪曲,它们已经在书稿的一个个章节中复活,有根有据,颇具说服力,更具时代性。

现在推出这样一部全新的西藏通史,无论从现实需要上看,还是就学术研究角度上看,都是恰当其时。就学术价值看,是一部绝佳的参考书。其无愧于一部认识西藏的必读书、了解西藏的教科书、研究西藏的工具书!相信对于读者,它能做到古人所云:“观其大略而达至豁然贯通”,书稿的问世,反映了当代藏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就现实需要上看,西藏正处在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巨变时代,古往今来,日新月异的故事,都必将启示今人的前进。读史可以让我们登高望远,回顾与前瞻,增强历史的责任感和必胜的信念。

不可避免,由于种种原因,这部《西藏通史》还会有遗憾的地方,值得今后继续加以修订。但我们说它是中国藏学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毫不为过。从这个意义上讲, 无愧于时代,很好地完成了国家赋予它的历史使命!祝贺《西藏通史》的问世获奖,祝贺 !

(说明:以上为节选内容,全文即将刊登于《中国藏学》2018年第3期或第4期)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