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仙:记抗建中的一个小小组织——战区儿童边疆宣传团的一段小史

发布时间:2020-08-26 12:00:00 | 来源:《组织》1943年第2卷第9期 | 作者: | 责任编辑:

要获得我们抗战的最后胜利,必须动员民众、组织民众。要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必须着重宣传。在第二期抗战开始的时候,总裁就曾经宣示我们:“宣传重于作战,后方重于前方。”当时抗战的宣传工作,也是盛极一时的。可是都偏重于后方的几个大城市。至于在前方,在广大的农村中,尤其是在荒远的边疆地方,可以说是还是很不够的。边疆地方的老百姓,简直不知道为什么要抗战,或者什么叫“抗战”。在抗战走上更艰苦阶段的今天,谁都不能否认,开始边疆从事大后方的建设,是支撑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要件。假如老百姓连什么叫抗战与为什么要抗战都不知道的话,“开发”和“动员”如何谈得上?在现时情况之下,要开发和建设边疆,必先从事于宣传以启发民智,以提高民众对于抗战建国的认识。

南京失陷后,作者随同工作机关到了汉口。在工作需要中,筹办妇女战时服务团,担任防护工作,开始抢救难童。后来发觉难童不但需要抢救,而且需要教育。于是我们才又开始办理起难童教育来。由于我们的奔走呼吁,与各方的同情协助,我们的工作虽在轰炸声中亦得顺利进行。由第一次十六个难童的抢救,增展到抢出了三千七百四十六个小天使;由一个难童学校的组织,扩展到二十四个学校。以后更进而率领着战时服务团团员在蒋夫人领导下,前往开封、郑州一带战区抢救难童,运回汉口。

这个问题,在当时已引起许多人的注意。抢救和保育,都后起有人。我们于是又想到了将来儿童的安置问题。“移民于边”原是国父的大计。“开发边疆”又是当前的要道。但是上面已经说过,要开发边地,须先着重宣传。战区难童们受过了相当时期的训练后,已经有不少聪明孩子,可以充任宣传员。于是我们就着手编成了一个中国战区儿童边疆宣传团,让他们作一个边疆宣传的先锋队。让战区儿童们来作宣传工作,在当时还是一种尝试。但结果却是很成功。因为他们本身具有很多优点:他们富于爱国热诚,他们喜欢奔走,不辞劳苦,他们有活泼天真的态度,他们有清脆响亮的歌声,他们的国语容易说得流利,而且他们都来自各个战区,他们可以把他们在沦陷区域中自己亲眼看见敌人杀害他们父兄的情形,欺凌他们的亲人的情形,亲身饱受着敌人的皮鞭毒打的情形,和亲眼看见敌人抢去了东西,烧毁了房子才走的情形,都写实地报告出来。以他们自身所经过的痛苦,以这种血腥的事实,传播到大后方,传播到文化最低的社会与遥远的边疆去,用它来感动后方的同胞,激发他们的抗战情绪,使他们认识到日本军阀的残暴,而自动起来参加抗战,自动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边疆宣传团的组织,是经过百般困难的。好在我们都能够忍受困难,所以还能够比较差强人意地开展我们的工作。团员生活方面是童军管理,工作方面分六股负责:

第一是演讲股。在全盘工作中,它总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小团圆往往从演讲上博得了大众的同情和热泪。共作了三百七十九次演讲。演讲的对象,自空军、陆军、军校学生、大学生,以至高初小学生,士兵壮丁和一般民众。在四川省党部指导下,各种纪念会必参加。

第二是话剧股。这是我们工作中最热闹的一个部门。因为他们的演出很真实,感动力很强。我们演出的剧本,计有《祖国的儿女》《小三子》《活捉东洋人》《收复失地》《怎么办》《咱们要反攻》《来几个杀几个》等,同时又穿插了金钱板、花鼓、独角戏、“机器人”、双簧等用酒瓶子装新酒的杂耍。总计我们这三年六个月来,运用戏剧的方式作宣传,在城市乡村共有二百四十六次。

第三是歌咏股。这一部门也是我们在工作上收效很大的一部门。我们不仅在每次演剧的前面来一个前奏,并且我们的小团圆,还经常地在小学校里、贫儿寄托所里、难民收容所里、壮丁队里,教唱抗战歌曲,发起歌咏大会,参加广播电台或娱乐场去表演。从音乐方面,播植了爱国种子。我们的歌曲,计二百十余首。小团员们拿他们的响亮的吼声,替代着英勇冲锋的号角,替代着文字战士的笔杆,鼓动起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致来参加抗战。

第四是救护股。敌人在前线失利之后总习惯玩一玩轰炸后方的把戏。虽然后方民众的抗战情绪,可以抵抗敌人滥炸政策,后方的消极防空也做得还好。但有时也难免有一部分同胞,在敌机下惨遭牺牲。因此后方救护工作也不可轻于忽视。我们笑团员在每次敌机轰炸之后,也负起一部分救护责任,如担架包扎换药等。他们对于这种工作,从实际生活经验中锻炼的,正如他们歌咏、演剧,做得一样熟练。

第五是文字股。编有壁报,流动张贴。墙壁标语,暨纸标语传单,亦经常绘制。每至一地,即分别散发。壁报每周出刊一次,每次五份,每份四大张。内容图文并重,文字着重通俗趣味,由各小团圆执笔,指导员改正。

第六是展览股。我们常常举行漫画、街头画巡回展览,抗战照片与边地生活照片巡回展览,以帮助演讲歌咏话剧的宣传,使民众们对抗战边地更明晰的认识。我们所收集得前方英勇将士浴血抗战的照片,政府救济难童照片共三千四百二十张。每次展览,观众至多。我们走过的地方,除各大城市不计外,多在“川边”的夷民区、番民区。尤以在大小凉山一带停留的时间最久,收获亦最大。因为我们在那里不仅尽了宣传责任,而且附带作了调查工作;不仅作了调查工作,而且已为难童的将来的安置与垦殖事业奠立了一个基础。

以上是我们战区儿童边疆宣传团的一段小史,也可以说是我们在抗战建国过程中的一点小组织与小贡献。现在工作算是已经“告一段落”,但是还不能说是“终了”。今后希望我们能够有一个大的组织,使我们能够有一个较大的贡献,来贡献于国家!

来源:冯云仙,《组织》1943年第2卷第9期。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