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18luck新利app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18luck新利appios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专家观点
社会经济
史海钩沉
民族研究
宗教文化
当代政策
藏医藏药
杨立华:从学科发展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学科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学科建设,在现实需求角度既具有紧迫性也具有长期性。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学科的长期建设和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因此,更需要重视学科建设中的基础理论和课程设置问题;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作为新兴的一级学科,更需要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作为具有典范性意义和政治性意义的一级学科,更需要在草创阶段就树立起“风清气正”的学科发展气质和整体氛围。
罗黎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布达拉宫》
大型西藏人文纪录片《布达拉宫》最近在腾讯视频网站热播,开播首日,热度值突破14000,评分高达到9.5分,成为今年一大爆款纪录片。片中精彩的画面、缤纷的色彩、生动的故事、磁性的配音、充满哲理的解说词、深邃的思想内涵深深吸引了观众。
盛俊军、化睿云:汲取藏文典籍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藏文典籍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抢救性保护,深度开展整理、翻译、数字化加工等工作,推动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已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重要文件,为发挥藏文典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
徐爽:对口援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国家加大支援西藏力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相关省份和中央企业对口援藏发挥优势,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创新开展,极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援藏干部人才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在雪域高原接续奋斗,推动西藏和各兄弟省份各族人民跨区域流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七人谈:从美丽中国之窗看对口支援地区的发展
张林:专利制度与藏医药传统知识的守正创新——以“藏医药浴法”为例
作为中华医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藏医药是以青藏高原居民生命规律和疾病的发生、防治规律为研究对象,注重利用青藏高原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药物旨在增进人体健康、延长寿命的专门知识体系。它是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点的生命科学,科学性是藏医药传统知识的首要特征。单一的商业秘密保护方式并不利于藏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创新,专利制度与传统医药知识的有效衔接能够有效推动藏医药传统知识的守正创新。
毛生武、苏尕藏嘉: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寺院时空分布变化及现状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安多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是藏传佛教寺院空间格局形成的必要前提,而西藏文明东向发展与中原文明走向一体,藏传佛教“主向北上”“逐步东渐”和历史时期中央政权扶植政策渐趋强化,及西藏地方和安多地区政教合一等复杂社会历史影响,是这种历史演变和现状格局形成的主导性因素,显示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大势。文章结合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寺院时空数据库数据及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认为寺院总体分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相对聚集性特点,东部形成一个极高密度区和一个高密度区,寺院之间空间冷热点区域差异比较明显,东西梯度式变化。格鲁派寺院分布范围最广,宁玛派寺院形成青海—甘肃、青海—四川两条分布带,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和苯教寺院多分布于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带。从历史来看,宋代佛教本土化形成,元朝快速“北传东渐”,明代格鲁派“脱颖而出”,清代格鲁派形成格局性覆盖。
刘凯:聚焦主线,充分发挥教育援藏政策优势
徐爽:教育援藏提升雪域儿女受教育水平
李锦、贡布多加 |“绒”: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表述和实践
藏族传统的地理文化概念中,通常将广袤的青藏高原分为“绒”“卓”两种自然地理单元与经济文化类型,且相应衍生出了“绒巴”和“卓巴”两种人群分类概念。“绒”“卓”二区居民在生计模式、生活方式、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文章梳理了关于青藏高原“绒”这一概念的藏汉文资料,结合实地调查,描述了“绒”的语义、使用的语境、绒区居民通过实践建立的地方感。得出以下结论:“绒”的概念产生于青藏高原特定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之中,它在藏族社会语境下有着多重语义内涵。从词源上看,“绒”是表述地形的词汇,可理解为“山谷”“谷地”“两山之间深沟”等地理形貌;从生产生活方式上看,“绒”指青藏高原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物产丰富的河谷农业区或林业区,被称为“绒域”;从地理方位上看,“绒”一般指青藏高原的“南部”;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绒”分布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南亚次大陆地理接合部和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上具有边缘性特点;从实践层面看,绒区具有自然天堑、地理区隔、气候炎热等特征。总体来讲,“绒”是表述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概念,适用于高山峡谷区域,是理解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世界的重要知识体系。
戴瑞君:美国涉藏法案的违法性
7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将所谓“促进解决藏中争议法案”签署成法。该法案是美国国会借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诋毁污蔑中国治藏成就、扰乱中国发展进程的又一例证。
杜哲元:美国国会立法干涉中国西藏事务的特点与动向
2017年美国对中国推行全面战略竞争之后,美国国会随之加大力度以立法方式干涉中国西藏事务。这集中反映在美国国会涉藏专项法案的数量和成为“法律”的几率大幅上升。所谓达赖转世议题、“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议题、十四世达赖集团“民主性”议题以及“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议题,开始成为美国国会立法干涉中国西藏事务的四个重点方向。在涉藏问题上要求对中国频繁发起定向制裁、对中国西藏事务大肆进行污名化以及推动涉藏问题进一步国际化,开始成为美国国会立法干涉中国西藏事务的三个主要手段。这四个重点方向和三个主要手段相互联系,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对此,中国应未雨绸缪,从内政、外交和外宣三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梁俊艳:凝聚强大合力建设幸福西藏
对口支援西藏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发展模式,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周拉、云噶藏多杰:对口援藏工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强大动力
对口援藏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部署。30年来,党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西藏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援藏工作高质量发展,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注入了强大动力。
单增卓玛:以对口援藏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口援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理念,将西藏各民族纳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战略选择和制度设计,不仅为物质层面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协同路径,更为思想意识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劲动力。
王强:在弘扬援藏精神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拉萨实践新篇章
2021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拉萨亲切会见援藏干部代表时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三十载矢志不渝、薪火相传,共圆伟大复兴梦想。“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在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的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中孕育而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发展和民族团结、边疆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与忠诚担当在雪域高原的生动实践。迈进新征程,要锚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奋斗目标,继承和弘扬“援藏精神”内含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时代品格,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更好发挥援藏机制的制度优势,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拉萨实践新篇章。
肖武:对口援藏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从国家治理角度看,治理难度与人口规模和疆域面积等要素成正比。中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疆域面积广袤、地域差异显著、实行单一制的超大规模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如何破解超大规模带来的治理负荷难题。“对口支援”是具有中国特色、破解规模治理负荷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制度设计,“对口援藏”是“对口支援”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辉:深刻把握援藏精神的价值意蕴和时代内涵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援藏精神凝结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助力雪域高原实现历史性跨越,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陈宗荣 | 援藏: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光辉典范
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关怀西藏人民,全国人民始终十分关注西藏境况、惦记西藏发展。70多年来,党中央对西藏发展进步支持力度之大世所罕见,全国人民支援西藏持续时间之久、涵盖范围之广、深情厚谊之伟大世所罕见。全国人民是西藏发展和稳定的坚强后盾,没有全国的支援,西藏要改变落后面貌是不可能的。
边巴扎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完整准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抓手,是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10月27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置于“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深刻宏大的叙事体系中阐释,充分体现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考量。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落到实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推荐
科研动态
01
学术专题
02
资料库
03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