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18luck新利app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18luck新利appios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专家观点
社会经济
史海钩沉
民族研究
宗教文化
当代政策
藏医藏药
孙琦:清末博迪苏使喀尔喀宣慰十三世达赖史事探析
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爆发后,十三世达赖被迫离藏出走,在多次辗转后,最终行抵喀尔喀蒙古,驻锡在赛音诺彦部的咱雅班第达地方。由于十三世达赖与俄国频繁接触,清廷担心他会北上投靠俄国,故特派科尔沁辅国公博迪苏等人以“考察蒙古游牧事宜”为名,实则前往喀尔喀宣慰十三世达赖,并催令其尽快回藏。本文根据汉藏俄等语种史料,对此次清廷遣使宣慰十三世达赖之史事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述,认为清廷派遣博迪苏等出使喀尔喀,对于安抚十三世达赖、令其回藏及阻断俄国谋藏的野心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杨鸿蛟:从中原流传到高原的“雪域佛韵”第十九集清代金嵌珠宝檀香木唢呐
2018年2月,《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这一展览不仅荣获了被誉为博物馆界“奥斯卡”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更因首次将诸多重要的西藏历史文物精品集中呈现给观众而创造了多个记录,成为涉藏文物展览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清代金嵌珠宝檀香木唢呐,作为该展览“雪域佛韵”单元的法器代表文物得以展出。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西部引擎”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国土面积全国占比超过七成,覆盖3亿多人口,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西部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陈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当前,西藏正在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必须要培育发展符合西藏实际的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发展路径。
李德成:西藏自古以来与祖国的血肉联系
近年来,境外分裂势力炒作所谓西藏历史问题,公然否定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为分裂中国拼凑所谓“法理”依据。一些国际反华势力也以此大做文章,图谋制造事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由中国的历史发展和西藏地方的历史发展决定的,也是由西藏各族人民与中华各民族血肉联系的客观事实决定的。自古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就与中华各民族形成了不可割裂、无法阻断的血脉纽带,将西藏人民与中华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
彭建军:为什么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西方民族理论的全面超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作发展变化的趋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工作需要,反映了各民族的迫切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性和人民群众主观选择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实践的有机统一。
吴晓蓉、邢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叙事与教育践行
从关系叙事视角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合理性和逻辑自洽性。中华民族共同体产生并持续形塑于关系互动之中,它以人与人的关系互动为构成要素,以共同体的关系模式为内在结构,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解为聚合方式,究其本质是一种关系性存在。立足于主体的人,关系叙事揭示出主体是在先赋关系的规定、社会关系的互构、关系情境的交互中,逐步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实质是对共同体成员身份关系的认同和界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教育的强力支撑,借由学校主场域发挥育人功能,即通过构建多元协同的文化育人体系,强化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认知与自觉传承;通过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关系媒介,推动各民族学生在社会关系互动中逐步内化和建构身份认同;通过创设适宜涵养共同情感与价值追求的关系情境,促进各民族学生建立稳定且自觉的情感归属。
莫代山:改土归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
改土归流使王朝国家疆域得以稳固、国家意志在改流区得以贯彻、对改流区民众的教化得以全面推行。同时,改流区民众与国家的联系加深、国家认同意识增强,各民族汇聚交融与和谐关系得以形成。这些变化实现了国家整体利益和改流区局部利益的双向同步增长,对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刀波:论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社会再整合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积极影响,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部署,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的征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东风,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不断打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使56个民族同心共圆中国梦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文章着眼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在更高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何生海:培育“中华民族大家庭”深厚情感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大家庭意识贯通于中华民族整个发展历程中,在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从分散自在的“小团体”逐渐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从“五方之民共天下”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离不开各民族持续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强大凝聚力。中华民族大家庭滋养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在个体与“大家庭”的互动中形成了强烈的价值依恋、政治依恋、文化依恋和情感依恋,这四种“依恋”情结正是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需要的源头活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不断培壅个体与大家庭的依恋情结,进而使其承担起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责任伦理与价值伦理。
索南才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藏传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基本特点
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宗教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是任何一种宗教发展的必然要求。藏传佛教是佛教本土化的结果,完成本土化以后同样面临适应社会的问题,即藏传佛教如何适应元明清三朝的核心利益,如何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其积极作用。长期以来,藏传佛教在发挥凝聚人心、稳定边疆、维护统一等重要作用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藏传佛教中国化不是完全改变,更不是削弱或消灭其自身,而是为了更好地健康发展,不断地主动适应社会。
许鹏飞: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援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1994年以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关省市、中央企业讲政治、顾大局,先后分十批选派近1.18万名干部人才援助西藏工作,援藏投入持续加强,援藏工作成果丰硕。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周年,援藏工作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承担新使命,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援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紧紧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决策、回应群众热切期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扎实推进援藏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有形有感有效,全力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援藏贡献、提供坚实支撑。
沙武田:敦煌西夏石窟的历史面貌与独特贡献
敦煌石窟发展到西夏时期,呈现多元艺术并行的新面貌。保存在敦煌石窟中的西夏壁画艺术,与黑水城艺术品的主体部分同属于西夏的作品,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和认识西夏历史与艺术的“双璧”,是记录西夏王朝的珍贵“形象历史”。从数量来说,敦煌西夏壁画无疑占据绝对优势,加之敦煌洞窟不可移动、保留相对完好,具有历史原始性,因此更能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喜饶尼玛:“位卑未敢忘忧国”——120年前西藏那场英勇的反侵略战争
冬去春来,2024年悄然而至。有同仁谈到西藏人民第二次抗英斗争,始忆及自1904年到2024年,一晃已经120周年了,让人感慨。历史从不遥远,也从未远去。我长期研究西藏地方近代史,对那段历史并不陌生。往事历历,岁月不居,一转眼的工夫,已是百余年光阴。当年西藏僧俗民众“位卑未敢忘忧国”,面对强敌浴血奋战,可歌可泣,始终萦绕心间难以忘怀,若不诉诸文字,心下实感不快。
龚剑:铁甲依然在——从古格王国遗址发现的甲片看历史上的唐蕃互动
17世纪20、30年代,在今西藏阿里札达县附近,一个曾有700多年灿烂的文明史、前后世袭了20个国王,盛极一时的强大王国——古格王国,突然由盛转衰,一夕之间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
林冠群:从P.T.1071、P.T.1072看唐代吐蕃社会的亲属结构
敦煌古藏文写本P.T.1071《狩猎伤人赔偿律》、P.T.1072《法律文书》记载的内容,包含有吐蕃社会的各等级于狩猎时为他人所误伤或误伤他人,或本人或他人陷于犛牛身下,本人或他人或救或未救而导致伤亡时,所应负担赔偿之权利义务等,以及吐蕃社会各等级身份所庇荫亲属的称谓、亲属范围等,显现出当时吐蕃上层社会的亲属结构。文章先考证P.T.1071、P.T.1072的年代,以确证其是否属于唐代吐蕃时期的产物;其次解释分析P.T.1071、P.T.1072记载内容,重点关注所涉及的亲属称谓与亲属范围;再以吐蕃碑刻所载相关内容,印证P.T.1071、P.T.1072的记载,力图呈现唐代吐蕃上层社会的亲属结构。
根培活佛:争做藏传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爱国爱教的践行者
近日,中国西藏网采访了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的教职人员考察团成员之一,甘孜县龙拉寺的根培活佛。此次考察团赴京,旨在增进对内地发展的了解,加强宗教界人士间的交流,共同探讨藏传佛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和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尕本加、德拉东知:西藏远古氏族“格茹”考——基于《格茹父系的起源》研究
生活在西藏西部的“གུ་རིབ་”或“ གུ་རུབ་”人与川西嘉绒藏族同宗同源,两者皆是川西高原远古人群“格茹”的直系后裔。即早在吐蕃形成之前,“格茹”人西迁至青藏高原,定居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并逐渐形成了后来的西藏“གུ་རིབ་”人。本文通过对藏文早期刻本文献《格茹父系的起源》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藏、汉文相关史料语境,详细考证西藏“格茹”人的起源及其早期变迁历程,深入探讨其与嘉绒藏族之间的历史渊源,并进一步探知从先秦时期到吐蕃分据割据时期,我国西南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而论证西藏各民族为推动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所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严庆、郭雨晨: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考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体现学术自主、理论自信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是事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实践。观念反映事实,观念推动建设实践,实践推动本体的发展,从而形成本体——意识——实践的能动循环,助推本体的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对本体的反映,而是通过主动“铸牢”,能动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生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的责任与使命担当。
杨红昌:新时代西藏高校要勇担文化使命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西藏高校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积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1
2
3
4
5
6
7
8
9
10
推荐
科研动态
01
学术专题
02
资料库
03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