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18luck新利app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18luck新利appios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专家观点
社会经济
史海钩沉
民族研究
宗教文化
当代政策
藏医藏药
张云:自然灾害、天人感应和吐蕃上层的政教之争
青藏高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在吐蕃时期成为反复被利用的斗争工具,特别是在信佛大臣和奉苯大臣的争权夺利之中,更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本文依据《韦协》、新旧《唐书》等藏汉文资料,对相关史实加以梳理,指出佛苯两教利用自然灾害攻击政敌的重要事实,认为其与先秦诸子中“天人感应”学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通过内地与西藏地方的思想文化交流,特别是吐蕃贵族学习并直接翻译借鉴儒家经典(如《尚书》《春秋》等)得以实现的。苯教、佛教双方共同接受这一思想,使“天人感应”学说在吐蕃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霍巍:用考古成果书写中华文明史的新篇章
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也是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书写好中华文明史的新篇章,考古成果的利用十分重要。考古学是中华民族历史认知的重要知识来源,尤其是这个学科所具有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上各区域、各族群之间的文明创造及其对于中华文明的贡献,将起到弥补文献记载不足的作用,书写中华文明史新的篇章。
仲格嘉、罗辉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藏族医诊疗专家共识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最常见的慢性高原病之一,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现代医学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藏医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但目前尚无相应的藏医诊疗专家共识。
徐爽:从民主改革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藏作为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民主改革开始,历经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进入新时代,西藏和全国一道踔厉奋发,稳步走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根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
肖武:民主改革是西藏人权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
65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掀起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为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促进西藏社会发展和人权进步的划时代重大事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世界人权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
喜饶尼玛:藏茶贸易与打箭炉(康定)
“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有茶之交易,始显打箭炉(今康定),其交易之繁荣,促打箭炉之兴。康定城,当年就是一个以汉藏贸易为中心的地方,以茶叶为中心的汉藏贸易。今天讲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藏茶是必须推到前台的。成都有谚称“喝茶无事,无事喝茶”,有的一句“茶禅一味”,似乎更加玄妙。藏族民谣则称“只要吃着鹿肉,纵使膘瘦,不必担心;只要喝着雅茶,纵无酥油,不必担心”。儿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这句藏语翻译过来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显然,茶之地位在每个人不尽相同,而对于藏民族来说,则重要许多。茶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影响,令人更为感慨。
正确认识“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是推动多民族国家中国、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形成于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华文明统一性的钥匙。
当“文成公主”再遇加尼顶
“加尼顶村”藏语意为“公主睡过的地方”,当地流传着很多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芒康县帮达乡加尼顶村地处唐蕃古道、茶马古道、解放军进藏通道沿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人民安居乐业。
孙琦:清末博迪苏使喀尔喀宣慰十三世达赖史事探析
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爆发后,十三世达赖被迫离藏出走,在多次辗转后,最终行抵喀尔喀蒙古,驻锡在赛音诺彦部的咱雅班第达地方。由于十三世达赖与俄国频繁接触,清廷担心他会北上投靠俄国,故特派科尔沁辅国公博迪苏等人以“考察蒙古游牧事宜”为名,实则前往喀尔喀宣慰十三世达赖,并催令其尽快回藏。本文根据汉藏俄等语种史料,对此次清廷遣使宣慰十三世达赖之史事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述,认为清廷派遣博迪苏等出使喀尔喀,对于安抚十三世达赖、令其回藏及阻断俄国谋藏的野心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杨鸿蛟:从中原流传到高原的“雪域佛韵”第十九集清代金嵌珠宝檀香木唢呐
2018年2月,《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这一展览不仅荣获了被誉为博物馆界“奥斯卡”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更因首次将诸多重要的西藏历史文物精品集中呈现给观众而创造了多个记录,成为涉藏文物展览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清代金嵌珠宝檀香木唢呐,作为该展览“雪域佛韵”单元的法器代表文物得以展出。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西部引擎”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国土面积全国占比超过七成,覆盖3亿多人口,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西部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陈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当前,西藏正在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必须要培育发展符合西藏实际的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发展路径。
李德成:西藏自古以来与祖国的血肉联系
近年来,境外分裂势力炒作所谓西藏历史问题,公然否定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为分裂中国拼凑所谓“法理”依据。一些国际反华势力也以此大做文章,图谋制造事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由中国的历史发展和西藏地方的历史发展决定的,也是由西藏各族人民与中华各民族血肉联系的客观事实决定的。自古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就与中华各民族形成了不可割裂、无法阻断的血脉纽带,将西藏人民与中华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
彭建军:为什么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西方民族理论的全面超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作发展变化的趋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工作需要,反映了各民族的迫切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性和人民群众主观选择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实践的有机统一。
吴晓蓉、邢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叙事与教育践行
从关系叙事视角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合理性和逻辑自洽性。中华民族共同体产生并持续形塑于关系互动之中,它以人与人的关系互动为构成要素,以共同体的关系模式为内在结构,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解为聚合方式,究其本质是一种关系性存在。立足于主体的人,关系叙事揭示出主体是在先赋关系的规定、社会关系的互构、关系情境的交互中,逐步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实质是对共同体成员身份关系的认同和界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教育的强力支撑,借由学校主场域发挥育人功能,即通过构建多元协同的文化育人体系,强化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认知与自觉传承;通过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关系媒介,推动各民族学生在社会关系互动中逐步内化和建构身份认同;通过创设适宜涵养共同情感与价值追求的关系情境,促进各民族学生建立稳定且自觉的情感归属。
莫代山:改土归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
改土归流使王朝国家疆域得以稳固、国家意志在改流区得以贯彻、对改流区民众的教化得以全面推行。同时,改流区民众与国家的联系加深、国家认同意识增强,各民族汇聚交融与和谐关系得以形成。这些变化实现了国家整体利益和改流区局部利益的双向同步增长,对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刀波:论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社会再整合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积极影响,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部署,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的征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东风,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不断打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使56个民族同心共圆中国梦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文章着眼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在更高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何生海:培育“中华民族大家庭”深厚情感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大家庭意识贯通于中华民族整个发展历程中,在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从分散自在的“小团体”逐渐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从“五方之民共天下”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离不开各民族持续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强大凝聚力。中华民族大家庭滋养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在个体与“大家庭”的互动中形成了强烈的价值依恋、政治依恋、文化依恋和情感依恋,这四种“依恋”情结正是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需要的源头活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不断培壅个体与大家庭的依恋情结,进而使其承担起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责任伦理与价值伦理。
索南才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藏传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基本特点
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宗教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是任何一种宗教发展的必然要求。藏传佛教是佛教本土化的结果,完成本土化以后同样面临适应社会的问题,即藏传佛教如何适应元明清三朝的核心利益,如何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其积极作用。长期以来,藏传佛教在发挥凝聚人心、稳定边疆、维护统一等重要作用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藏传佛教中国化不是完全改变,更不是削弱或消灭其自身,而是为了更好地健康发展,不断地主动适应社会。
许鹏飞: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援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1994年以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关省市、中央企业讲政治、顾大局,先后分十批选派近1.18万名干部人才援助西藏工作,援藏投入持续加强,援藏工作成果丰硕。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周年,援藏工作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承担新使命,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援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紧紧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决策、回应群众热切期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扎实推进援藏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有形有感有效,全力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援藏贡献、提供坚实支撑。
1
2
3
4
5
6
7
8
9
10
推荐
科研动态
01
学术专题
02
资料库
03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