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国内藏学
国际交流
专家学者
学术平台
中心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人才队伍
重大项目
党建工作
研究机构
科研动态
专家观点
外事活动
国际藏学
珠峰奖荣誉奖获得者
国内藏学专家
18luck新利app
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藏学珠峰论坛
18luck新利appios
重大调研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
青年藏学会
首页
>
国内藏学
>
专家观点
社会经济
史海钩沉
民族研究
宗教文化
当代政策
藏医藏药
姜杰、青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互构逻辑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密不可分,二者共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者的互构有助于有效增强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本文在“互构论”的视角下,阐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互构条件,系统剖析它们之间相互建构的逻辑关系,以更好地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文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性,而且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价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民族建设和国家建设的有机统一,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指明了方向,因而需要树立正确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观,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体系及其服务,促进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国际化传播和影响。
索罗宁、张永富:西夏文献中的汉藏佛教传播史
20世纪初,俄人科兹洛夫在黑水城故地发掘了大批西夏文文献,绝大部分是用西夏字翻译的汉文和藏文佛典,我们可将相互关联的某些文本看成所谓的“文献群”,文献群代表了系统性的文本体系,包括核心经典、注释、修行仪轨、传播史记载等,如西夏译本《真实名经》《入菩萨行论》《禅源诸诠集都序》等。另一种文献群是以内容为标准组成的,如“华严禅”“大手印”等,这些文献群均在12世纪形成,唯有“核心经典”的翻译时代较早。这样的架构反映了西夏人翻译佛典时的抉择标准,也代表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发展情况,同时也是重构西夏佛教史和11—14世纪西域佛教史的绝佳材料。然而我们对西夏僧侣翻译文本的抉择标准尚不清楚,即黑水城文献中为何包含这些内容,而不是那些内容?标准何在?这些障碍影响了我们对西夏佛教史的认知。
陈景彪、孟庆龙: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印关系档案评析
在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外部环境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至关重要。其中,由于历史、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中印关系曲折前行,友好、合作、分歧、冲突交织并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成本。对现代中印关系史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理性、客观地看待其发展前景,因此具有了重要的学术意义乃至政治意义。而这种研究的基础无疑是搜集、整理、解读和使用中印关系史料。中国和印度的官方档案显然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但目前双方核心档案的开放程度都很有限。几个商业化数据库大体上也只收录了反映中印关系和平友好的档案。在这种情况下,就获取路径和使用价值而言,位于伦敦西南部泰晤士河南岸皇家植物园(Kew Gardens,又译“邱园”)附近的英国国家档案馆(The National Archives)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档案文献中心,为各国学者提供了数量庞大、富有特色、价值突出、使用便捷的现代中印关系史档案。
汪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形象国际传播
向世界展现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形象,是新时代涉藏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形象国际传播,要从思维、内容、技术、人才层面统一谋划、协同推进,增强国际话语权。
姜峰:以新质生产力激发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动能
新质生产力代表当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能够以重要社会需求或重大技术突破催生一定地区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夯实经济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由于地理区位、历史因素等原因,民族地区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然而,民族地区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优良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资源禀赋、广阔的市场空间等优势,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革命·建设·发展·治理——中国共产党边疆认知与边疆话语的百年流变
中国共产党的边疆话语植根于党对边疆问题的深刻认知与长期实践。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迈向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历史进程与实践中,边疆的含义、地位、功能和历史角色不断嬗变,党对边疆的认知也不断发展。随着时代语境和党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完善,党的边疆话语也愈加全面、立体,由原来的“革命宣传型话语”转变为“建设实践型话语”“发展改革型话语”“治理建构型话语”,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反馈和制度革新,引领理论创新。
增宝当周:当代藏族文学研究的多元实践与学术走向
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当代藏族文学的蓬勃发展,这一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回顾当代藏族文学研究的实践历程,可以发现研究者们对文学社会历史内涵的阐释、对文本审美意味的挖掘、对当代藏族文学文化资源的观照,以及全球化语境下对当代藏族文学话语嬗变的解析等学术实践,为当代藏族文学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该领域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翻身不忘共产党感恩奋进新征程——西藏社科界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理论研讨会观点集纳
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然撕毁《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悍然发动旨在分裂祖国的全面武装叛乱。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边平叛边进行民主改革,彻底埋葬了旧西藏黑暗、残酷、落后的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使百万农奴翻身获得了解放,开启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谱写了人类文明史和人权事业的光辉篇章,西藏各族人民从此踏上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西藏从此迎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王军:从文成公主进藏看新时期如何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成公主进藏开启了藏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藏汉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经贸往来愈加频繁,对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朗杰次尔 | 四川木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学研究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挖掘、继承、创新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耕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有效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打造“雍仲秘境”“扎念山谷”“全国健康县区建设示范村”等特色传统文化研究基地和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和美乡村建设的新动力,为木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提供精神支柱,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木里力量。
苏发祥、羊宗:情系高原梦绕江河——访著名生态学家洛桑•灵智多杰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洛桑·灵智多杰先生是享誉我国藏学界和生态学界的知名学者,长期专注于青藏高原的生态学研究以及环境保护行动,同时也成功策划并主持了“青藏高原的环境与发展”和“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两个重大课题,主持编纂出版了一系列青藏高原生态研究的高水平学术专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洛桑·灵智多杰先生认为,维护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进步和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的游牧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念和传统智慧,这对当今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文章围绕洛桑·灵智多杰先生的学术经历、成就、贡献等对其进行了专访。
尹蔚彬:黄布凡藏学研究学术理路探析
文章对黄布凡教授的个人成长历程、学术研究历程以及藏学研究理论和实践路径、藏学研究特点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梳理,并分析其研究特点及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黄布凡教授的藏学研究注重口语与文献相结合、语言史和方言研究相结合、藏文传统文法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语言结构研究与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特别是她对敦煌文献的释读、译注和研究,将语言学与敦煌学、文化学结合起来,推动并促进了藏族语言与历史文化研究融合发展。黄布凡教授的研究对记录、传承和保护藏族语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突出贡献。黄布凡教授的卓越研究,充分说明语言研究对藏族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对今后藏语文及藏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索朗卓玛:唐宋时期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历史上,虽然我国五大宗教来源不同,传播发展历史有别,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但都经历了长期的、主动的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发展过程。
央宗:论历辈班禅爱国爱教的历史传统
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世系之一。600多年来,历辈班禅一直与中央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亦在促进西藏地方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在长期治藏实践中继承了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思想和传统,成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并对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发展鞠躬尽瘁,形成了优秀的、产生深远影响的爱国爱教传统。
金永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五重向度——以西藏为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以教育为基础性、先导性手段,利用好有形的和无形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源,进行全过程的立体式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最根本的向度有五重:政治与命运共同体意识、历史与文化共同体意识、观念与习俗共同体意识、审美与风尚共同体意识、语言符号与交往共同体意识。这五重向度涵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不同层面、不同面向上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能够有力加强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何星亮:《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奠基之作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为完整准确、全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组织编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
沈卫荣:国际西夏学研究之大鹏展翅
国际知名西夏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索罗宁(Kiril Solonin)先生最近出版了一部学术专著,题为《大鹏展翅:藏传佛教新旧译密咒在西夏的传播》。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学术作品。此前十余年间,索罗宁教授专注于发现、整理和研究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文献中与藏传佛教相关的文献,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与此同时,他培养和组织起了一个优秀的西夏学青年学术团队,师生携手,勇猛精进,于西夏学领域深耕细作,高歌猛进,于今终于结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称誉世界西夏学界,可赞可叹、可喜可贺!
张子凌:吉光片羽——从四体《大藏经》雕版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一书付之梨枣,可化一为千百”,雕版印刷术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典籍,但因木质书版的特性,随着历史变迁,无数雕版湮灭在书厄浩劫之中,留存至今者凤毛麟角,可谓“吉光片羽”。
丹珠昂奔: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形式基础(续)
形式基础是格萨尔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涉及史诗产生、发展、传播的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基础,渊源深长。格萨尔的形式集中于“两‘仲’、三要素、一模式”。仲与德乌、苯都是青藏高原古老的文化形式,当格萨尔作为史诗萌芽时,艺人们借用了他们最熟悉的“仲”的形式,形成了格萨尔王传的形式基础。深刻认识把握这一形式基础,既是认识格萨尔光辉存在的一把钥匙,也是传承、弘扬格萨尔史诗,汲取其精神精华的桥梁,有利于我们传承、研究、弘扬、开发、利用格萨尔的既有成果,确立文化自信,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段彬:印度国家档案馆与尼赫鲁纪念馆暨图书馆馆藏对华关系类档案评介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各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档案纷纷解密。目前,印度解密的对华关系类档案主要在印度国家档案馆和尼赫鲁纪念馆暨图书馆的手稿部。两馆收藏各有特色,前者主要收藏的是印度外交部移交的部门档案,而后者则是尼赫鲁政府时期高级官员的私人档案和口述史访谈,包括最为重要的尼赫鲁档案。本文拟在介绍两馆新近解密档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中对华关系类档案加以重点评介,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推荐
科研动态
01
学术专题
02
资料库
03
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
map